位于镇海中学内的朱枫故居。郑凯侠/摄
近日,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将吴石、朱枫、陈宝仓等烈士的真实事迹搬上了荧幕,让这些隐蔽战线上的英雄真正走进公众视野。剧中,演员吴越饰演的宁波籍“交通员”朱枫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120年前的深秋,镇海朱家花园的庭院里,一枚枚枫叶正燃得热烈,一声清脆的婴啼划破静谧,女婴呱呱坠地。父亲朱云水望着窗外烂漫的枫景,为她取名“朱枫”。彼时无人知晓,这个名字将与一段炽热的革命岁月紧紧相连,她的人生亦如深秋红枫,以烈火般的赤诚燃烧自己,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永不褪色的鲜红印记。
朱枫故居憩园客厅的墙上,挂着朱枫的油画像。郑凯侠/摄
朱枫故居展厅内景。郑凯侠/摄
朱枫故居展厅内景。郑凯侠/摄
朱枫出生于1905年,那是一个风雨如晦却又理想激荡的年代。封建帝制的余晖尚未散尽,新思想的浪潮已席卷中华大地,无数仁人志士怀揣着“破旧立新”的理想,誓要挣脱封建枷锁,为苦难的中国开辟出一条光明之路。朱枫的青春,便在这样的时代洪流中悄然启航,一颗向往正义与新生的种子,在她心中默默扎根。
在朱枫的革命道路上,陈修良是她的第一个“启蒙”人。1924年初夏,青年朱枫邀同窗好友陈修良到家中作客。两人读书论文,评点时政,渐渐向往开启一个新社会。这一次的相叙,对朱枫从一个多愁善感的名门闺秀转变成忠贞不屈的革命志士产生了重要影响。
学生时代的朱枫(翻拍)。郑凯侠/摄
随后,五卅惨案、“九·一八”事变接连爆发,朱枫的革命热情也因而高涨。尤其是七七事变后,4万万同胞奋起抗战,朱枫的热血更是沸腾了。她毅然放弃自己的小家,积极参加日益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
在老家,她与一群志同道合者在镇海民众教育馆举行义卖展览,将自己多年创作和收藏的书画金石工艺制品标价出售,得款悉数捐献给前线抗战;继而又让出自家房屋办起“镇海工艺传习所”,安置难民和失学青年,组织生产自救。她不顾自身安危,在敌机袭击轰炸下,会同医护人员组织医疗队救死扶伤;还带领歌咏队、演剧队积极宣传抗日。朱枫也由此开始了人生中最绚丽多彩的战斗生涯。
抗战以来,朱枫走南闯北,行程数万里,途径全国多个省市。1938年至1944年,先后在党领导的桂林、重庆、金华、上海“新知”书店办事处工作,她逐步成长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经济和秘密工作战线上的忠诚战士。
1945年春,朱枫由徐雪寒、史永介绍,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面对党旗庄严宣誓的那一刻,她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从此,她的信仰有了归宿,她的奋斗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她愿以毕生之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
重庆时期的朱枫(翻拍)。郑凯侠/摄
1948年秋,朱枫奉命调到香港,以“合众贸易股份有限公司”职员的身份作掩护,从事情报工作。在此期间,她善于利用各种社会关系,随机应变地对付复杂的环境。既做经济工作,又做情报工作,都卓有成效。
1949年,为了解放台湾、统一祖国的大业,朱枫接受了一项新的秘密任务:赴台探亲,利用合法居留身份作掩护跟中共“台工委”书记蔡孝乾、“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中将取得联系,传达华东局指示,密取并转移重要情报。
11月25日,朱枫离港赴台,前往继女阿菊家。她在离港前一个月,寄赠给爱人朱晓光一张照片,作为临别留念。背面写着“真实的爱”与“伟大的感情”。
朱枫离港前的照片及写给爱人的诗句(翻拍)。郑凯侠/摄
1950年初,正当朱枫顺利完成任务,准备返回大陆时,岛内国民党当局加紧“扑杀红色”。由于蔡孝乾被捕叛变,在台中共党员被大批捕杀。朱枫临危不惊,在吴石帮助下乘军用飞机飞离台北,隐蔽于舟山沈家门存济医院,不幸于2月18日被捕。在关押定海期间,朱枫吞金自尽被急送台北抢救,后又被关进保密局监狱。
1950年6月10日,朱枫与已投身革命的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等人一起在台北马场町刑场英勇就义。临刑时数声高呼“新中国万岁!人民解放万岁!”身中7弹,英勇地倒在血泊中,是年45岁。
朱枫慷慨就义前一瞬(翻拍)。郑凯侠/摄
朱枫等人就义的照片被后人发现。在照片中,朱枫被几名军警押赴刑场,双手反扣,脖颈、肩头都有绳索捆绑,但一身旗袍的朱枫昂着头,目光坚定,脸上毫无惧色。这就是临危不惧、慷慨就义的女共产党人朱枫在生死关头的英勇表现。
镇海革命烈士陵园的朱枫墓碑。郑凯侠/摄
2011年,在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下,牺牲六十多年的朱枫烈士骨灰魂归故里。红叶凋零,精神永存。朱枫烈士用生命书写的忠诚与担当,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以朱枫名字命名的公园枫园。郑凯侠/摄
(来源:镇海新闻网)
上一篇:官宣定档!芒果又有好戏看了!
下一篇:杀伐决断5:正光打了何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