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古代丧葬习俗,还适用吗?
创始人
2024-10-08 23:17:39
0

古老的中国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文化。 而这些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成的礼仪规范和优良美德,因此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在古代有五礼,分别是以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婚嫁之事为嘉礼,合称五礼。

其中五礼有包含五念(忠、孝、仁、智、信),用直观方式体现了中国民族传统思想。 那么,为何丧葬之事为凶礼却被重视呢? 这是因为佛教有生死轮回,因果报应这一说法,当人死后,送终,报丧,入殓,守铺,搁棺,吊唁,接三,出殡,落葬,居丧等严谨的步骤,是对死者的尊重,也是彰显孝道的表现。

因此,在民间还流传一句“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的俗语。 意思是没见到报丧的人,那么亲朋好友是不会去吊丧的,如果前来吊孝的人,没有在灵柩前烧纸,那么孝子无须对其谢孝。 这其中涵盖了三个丧葬习俗,报丧、吊孝、谢孝,但随着时代发展,丧葬习俗由繁变简,这句俗语在当今还适用吗?我们今天来聊聊。

丧不报孝不吊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户家中有人去世,那么子女需要和亲戚朋友报丧,得知丧事后的亲朋好友则要去吊唁,如果这家人没报丧,一般就不去吊唁。 在古代报丧不能代为转达,必须要穿着孝服亲自上门,其次在报丧的时候要注意,是不可以进别人家门的,需要在门口喊被人出来,双膝跪地告诉家中人去世的消息。 而前来吊孝的人,需要带上纸钱、香、烛、帛等前来悼念,有些地方习俗在悼念的时候会送来一些料理丧事的钱,有人专门记录收取,方便以后还礼。 其次,前来悼念的是是需要哭着进门的,然后孝子磕头谢礼,前往灵堂祭拜完之后,回到屋内喝茶,有的地方还会有“送孝布”的仪式。

不烧纸钱不谢孝 这句话是说,如果来客在吊唁时候烧了纸钱,那么逝者子女亲人要鞠躬回礼,称为谢孝,反之没烧纸则无需回礼。 在中国传统思想里,烧纸钱是一种由来已久的习俗,人们认为人去世后,去往的另一个世界和人间一样,也需要钱财消费。 所以亲朋友好友在吊唁时会为逝者烧纸钱,是对死者的尊重也是对死者的祝福,作为子女定当需对客人的祝福回礼。

结语 其实不论是“丧不报,孝不吊”,还是“不烧纸钱不谢孝”,这句俗语中心思想是“礼”。 葬礼习俗之所以有几千年历史,是既对死者的宽慰和尊重,也关乎于生者复杂的人际关系。 随着时代发展,丧葬习俗由繁化简,但丧葬文化的内涵与本质没有发生改变,关人情礼往的潜在规则也没有变。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国地大物博,不同地方有不同风俗,归根结底,不论是怎样的风俗,其核心是“礼”是“孝”,因此这句俗语不论过去多久都还是适用的。

你觉得老祖宗留下的丧葬习俗现在还适用吗? 声明:文字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古代骗术界的八大门派:“蜂麻燕... 从古至今,骗术就一直存在,而且在古代的时候,这些骗术还有专门的一些门派,而这些门派也都做着一些见不得...
什么运动对心脏最健康?研究发现... 站着、坐着、走路、爬楼梯、跑步、睡觉……这大概是不少人一天中的所有行为。这些行为会对心脏健康产生什么...
《侦察兵》里搜索队长王德彪,一... 上世纪50年代,中国电影业刚刚开始发展。中国电影人秉承初心,在一幕幕黑白电影作品中,尽己所能,做到最...
我是刑警:击毙张克寒谁功劳最大... 《我是刑警》张克寒案已经告一段落了,现在的剧情已经开启了新的案件了,但围绕着张克寒案的讨论声还没有停...
赵丹的前妻黄宗英:一生结4次婚...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以及截图,请知悉。19...
1993年,刘晓庆采访李讷,李... 1993年,一个注定载入史册的年份。这一年香港回归的钟声尚未敲响,互联网的浪潮还在孕育,中国大地正经...
《知否》:王老夫人被皇帝褫夺诰... 导语:王舅母刚嫁入王府的时候还觉得,王老夫人是一位非常通情理的婆婆,为什么这么说呢?当初,她进门后刚...
江湖情义12:打沈鸿宝,加代不... 沈鸿宝说:“哥们,我跟段老大关系好。段老大都说话了,跟段老三都说了,让我拿赔偿,这个事拉倒了。你不能...
《大奉打更人》第一军神魏渊:与... 在《》的剧情中,魏渊的前尘往事浮出水面,这位被打更人崇拜的偶像,听到名字就肃然起敬的人物,原来过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