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原本不叫“苹果”,古人取了个很唯美的名字,日本人沿用至今
创始人
2024-10-10 10:21:00
0

无论是在各种小商小贩,村头集市,还各种水果店和大型商超,苹果都是随处可见,并且以较低的价格和香甜的口感,受到很多消费者的喜爱。

但是在古代,苹果却不叫苹果,原本有一个具有诗情画意的名字,但是不太好记好写,但那时的中国非常强大。

邻国日本曾经在古代派人到中国,学去了很多东西,包括苹果的“原名”,并一直使用下去,还引申出了其他含义。

后来中国因为各种原因,这个名字使用的越来越少,并且逐渐被开始更加容易记住的“苹果”岁取代。

那为何在后来,中国要将有诗意的苹果原名,改成如今听起来平平无奇的苹果呢?

古人的浪漫

苹果最早起源于国外地区,而我国最早种植苹果的地方是在新疆,因为那里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且暖和,适合苹果以及很多水果的种植。

每次结出果实的时候,苹果都会因为艳丽的颜色,以及甘甜的味道吸引很多鸟儿争相抢着来吃,因此人们给起了“林檎”这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名称。

林檎除了听起来美好、有诗意外,还有着林中有红花的含义,将那时苹果最为美丽的一面,向世人展现出来。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充满了诗情画意而又美丽的名字,才让苹果得以被许多人接受,让人们对其进行改良。

古代的林檎是和现代有所差别的,古代的林檎吃起来较为绵软,而现代的苹果吃起来则是比较脆甜,两者相差较大,让林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被大规模栽种。

关于苹果的还有一种叫法为“柰”,关于这个叫法在此前还存在一些争议,有人说“柰”实际上指的是古代的李子,且那时候还有关于古代是否存在苹果的争论。

但是后来山东农业大学的陈雪森教授,在2017年经过基因测测序判断,世界上所有的苹果,其来源都是新疆的野苹果,才给这些争论画下句号。

那是在古代人们还不知道苹果可以食用的时候,只知道苹果在成熟后很好看,且闻起来还有着一股香甜的味道,能够用于制作一些香薰,只是将其当做观赏植物种植,才取名为“柰”。

“柰”的含义是深红的颜色,非常符合对于苹果外观的描述,出自两汉时期的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其中有一句“亭奈厚朴”。

而关于“柰”的品种很多,不同的苹果其外观不同,由此还诞生了“白柰”、“紫柰”、“赤柰”等种类,都是不同的苹果种类。

后来人们开始吃苹果的时候,是因为看到鸟儿都吃了,吃完之后没有中毒,才开始慢慢吃苹果,但因为古代种植技术有限,能吃到是苹果的一般都是达官贵人。

不断变换的名称

后来唐朝的时候,中国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日本则是派出了遣唐使,来学习中国的给各种文化、科举制制度、种植技术等。

而林檎在这个时期飘到了日本,或许是对于唐朝文化的执着,日本在那个学去了很多东西,除了上面的这些,还有汉字、整个教育制度、学科、各级学府都照搬去。

对于唐朝文化的执念似乎一直被保存下来,日本一直使用着林檎这个字,但读音有所不同,时至今日,日本还将林檎进一步开发使用,还会被用来形容美丽温柔的女性。

类似的东西还有日本的生鱼片,同样是我国的一种吃法,名为“鱼生”,但是后来因为烹饪方式的变革,这种生吃鱼的方法便被淘汰了。

还有很多名字,苹果仅是其中的一种,都是日本在学习中国文化时,一并学去的,但很多叫法在中国改了,但日本依旧维持,或使用着老叫法。

而在中国,关于苹果的叫法则是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影响,首先是在汉朝时佛教的传入,中印文化开始频繁的交流。

还有因为丝绸之路的出现,苹果沿丝绸之路传播出去,而西方人在得到苹果之后,开始对苹果种植技术进行改良,让苹果的外形和口味发生了改变。

改良过后的苹果,又接着传回了中国,这种事情除了在古代发生过,还在现代出现过,现代人们吃的苹果中,有相当一部分品种,如红富士等是外国的品种。

而古代经过改良苹果,在佛经被称为“频婆果”,其中“频婆”一词出自梵语和巴利语中的“bimba”的音译,原来的含义是“身影”。

但是在印度有着一种频婆树,属于乔木类,和苹果相差很大,它的果实是红色的,有着“相思”的含义,《一切经音义》中有记载“频婆果,此译云相思也。”

在佛经当中,频婆果还被用来形容口唇之美,《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有记载“唇口丹洁,如频婆果”。

在中国岭南地区,同样有着一种“频婆果”,果实同样具有鲜红的特征,但是果实是一坚果,使用方法较多,古代产出比较少,曾在北宋时期用于进贡。

凤眼果(岭南的频婆果)

古代随着佛教的传播,频婆果一词开始在中国开始传播,其中一种红色的柰,被人们称为频婆果,接着这个名字开始逐渐流行。

而到了元朝末期,一个新的品种又从西域输入到内地,虽然外观上和原品种属于同一品种,但是在口感和口味上,以及外观上已经出现较大的差别。

而那时的人们又借着“色丹且润”这句出自佛经的话,来称呼为频婆果,但在实际些的写的时候,被写成了平波等字。

后来到了明朝的时候,名字逐渐开始固定下来,被称为“频 婆”、或者是“苹婆”,直到明朝末期才出现了如今的“苹果”一词,而到了清朝的时候,苹果的名字依然没有被固定下来。

其中一个原因是新疆还有老品种的苹果存在,并且新的品种在北方地区栽种的比较多,而在南方地区则是比较少。

因此造成了“苹果”、“苹婆”和“频婆”三个名字相交替使用,清代纪昀《乌鲁木齐杂诗》中有记载“红笠乌衫担侧挑,苹婆杏子绿蒲桃”。

直到清朝晚期,随着各种更加优良的品种传入我国,而一些吃起来不甜不脆的老品种苹果,开始慢慢变少,其他的名字才开始消失,苹果一词才固定下来。

结语:

古代的文化交流,带来了不停变动的名称,接受更好的事物,去掉以往的糟粕,变得更加包容,苹果在这文化交流中,开始变得越来越受大众欢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古代穷人平时都吃些什么?别被穿... 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纪晓岚怒斥和珅将赈灾粮换成了麸糠与草料,质问和珅:时的老百姓们正生活中水深火...
等你到了40岁这样穿衣,有品味... 女性在选择服装时,除了注重价格因素外,也会注重服饰的款式和风格,她们希望通过服饰展现出自己的个性,而...
《法证先锋6》口碑急剧下滑!蔡... TVB新剧《法证先锋6》近段时间在内地视频网站热播,该剧的突然定档对于观众而言也是有些意外的,不过经...
近20年爆火的4部家庭剧,《人... 你心目中最好的家庭剧是哪一部?家庭剧,一直以来都在观众心目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不仅是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古代取名都忌讳一个字,近200... 姓名名字是我们每个人最为特殊也最为重要的一个符号,在人际交往和各式各样的社会关系之中,我们总不乏避免...
古代贵族的嫡庶差别有多大?王熙... 古代贵族的嫡庶差别有多大?王熙凤投靠贾母,王夫人至死不能释怀贾宝玉神采俊逸,贾环形容猥琐,这是嫡庶的...
世界水日:盘点中国古代发明的“... 本文转自:人民网-科普中国 今天是世界水日。1993年1月18日,在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上,确定了每...
古代清明节小朋友都在干什么?这...   清明时节,正值万物吐故纳新、人们踏青赏春的季节。在清明的传统民俗中,除了祭祖和追思先人的活动之外...
古代一特殊职业,人见了绕着走,...        在古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话没错,但并不意味着每一行都能得到世人的尊重和接纳。...
古代四大“流放”地,都是现在的...        导读:       流放在古代是一种比较严厉的惩罚,他是将犯人驱逐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