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以清廉著称的大臣有许多,例如包拯、海瑞等人,他们的事迹在民间广泛流传,因此都是家喻户晓的古代清官。除了那些众人皆知的清官之外,还有一些为官清廉的古代清官却不为人所知。因为他们的事迹只见于史书当中,在民间并未广泛流传。例如陆贽,他堪称是中国古代最清廉的宰相,穷到连皇帝都看不下去,多次私下劝说他:爱卿,你多贪一点吧!
陆贽是唐朝名相,虽然他的名气在民间远远不如狄仁杰等人,可是历代学者对他的评价非常高,认为他的才学可与汉朝名臣贾谊相比。比如说宋朝大才子苏轼,他对陆贽就相当推崇,不但认为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甚至在苏轼看来,陆贽的文辩智术早已超过西汉开国名臣张良。
陆贽出身于江南名门吴郡陆氏,只不过到了陆贽这一代,他的家族就已经家道中落了。陆贽的父亲曾经担任过溧阳县令,但是由于他的英年早逝,所以陆贽小时候只能和母亲相依为命。童年时的这段经历对陆贽的影响很大,在母亲的教育下,陆贽发奋读书,从小就立志要做一个清正廉洁之人。
唐大历六年,年仅18岁的陆贽高中进士,被朝廷授予华州郑县县尉,后因遭到排挤被免职还乡。回到家乡后,闲来无事的陆贽四处游历增长见闻,时任寿州刺史张镒名望很高,陆贽仰慕已久,于是专门去谒见张镒。两人促膝长谈三日,大有相见恨晚之势。临别前,张镒执意要赠送给陆贽万钱,怕陆贽不肯收,就对他说这是孝敬给太夫人的一点薄礼。陆贽推辞不收,为表心意,只收了张镒的一串茶叶。
唐德宗继位后,陆贽也开始得到朝廷重用,从监察御史召为翰林学士,调任祠部员外郎。作为天子近臣,陆贽对朝政提出了许多不同见解。唐德宗即位初期,对政事有许多不解,每一次陆贽都耐心作答,很多唐德宗没有考虑到的事情,陆贽都一一查缺补漏。他还向唐德宗提出了“五术”、“八计”“三科”、“四赋”、“六德”、“五要”的建议,使唐德宗在朝政上能够有所作为。
建中四年,泾原军发动兵变,攻占长安,陆贽随唐德宗避乱奉天。一路上兵荒马乱,途径梁州、洋州时因道路艰险,陆贽与唐德宗失散。唐德宗等了一夜,还没有等到陆贽,内心十分忧愁惊慌,忍不住哭泣起来,命左右传旨下去,只要能找到陆贽就赏赐千金。好在不久之后,陆贽就赶了上来,唐德宗为此十分高兴,太子李诵等人也纷纷前来抚慰。
唐德宗出狩期间,朝中政事无论大小几乎都有陆贽批阅,可陆贽当时还没有成为宰相,所以大臣们都称他为“内相”。虽然说唐德宗很信任陆贽,可因为陆贽的性格比较刚烈,常常直言不讳,所以唐德宗有时候虽然表面赞同,但是内心却十分不悦。不过,因为此时的唐德宗仍然需要依赖陆贽,所以并未因此处罚陆贽。
陆贽母亲去世后,按照惯例需要回去守孝三年,因为他家境贫寒,在洛阳没有居所,只能寄居在嵩山的丰乐寺。当地官员闻知后纷纷遣人送来大礼,陆贽全部一一回绝,只有时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的韦皋因为和陆贽是贫贱时的故交,加之
韦皋事先通报说,这次送的礼物是皇帝特地交代命令他收下的,
陆贽才破例收下了这份礼物。
守孝期满后,陆贽以兵部侍郎之职复出,入朝拜恩时,陆贽想起皇帝对自己的厚爱,忍不住伏地痛哭。唐德宗也深为感动,亲自走下台阶抚慰,此后对陆贽的礼遇更甚从前。
贞元八年,陆贽终于被任命为宰相,官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当时的唐朝早已不复贞观、开元之盛世,朝廷积弊已久,陆贽指陈时弊,筹划大计,为朝廷提出了许多正确的决策。为了替朝廷选拔人才,陆贽还亲自主持了这一年的进士科试,挖掘出了韩愈﹑欧阳詹﹑李观等八位才学之士,这一届的进士榜也因此被后世称为当之无愧的“龙虎榜。”
陆贽为官清廉,虽然贵为宰相,可一日三餐仍然是粗茶淡饭,身上穿的也是洗得发白的朝服。常有地方藩镇官员为了巴结陆贽,命人送来许多奇珍异宝,可全都被陆贽拒绝,他仍然每天过着清淡的生活。就连唐德宗都看不下去了,他数次私下交代陆贽,爱卿,你多少贪点吧!就算你不收钱财,像靴子、马鞭之类的小玩意也“受益无妨”。
虽然唐德宗很看重陆贽,可是和历史上大多数的名臣一样,陆贽与唐德宗这对君臣之间最终还是没能善始善终。贞元十年,陆贽因遭人构陷被唐德宗罢官,后又被贬为忠州别驾。后来唐德宗思念陆贽,多次想召陆贽入京,可最终还是作罢。陆贽在忠州十年,为了避嫌常年闭门不出。后来唐顺宗李诵继位后,立刻遣人召陆贽入京,可诏书还没传到陆贽就病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