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甜荔枝
编辑 | 甜荔枝
想要好运常伴左右?想要财神爷对你格外关照?那就赶紧关注我吧!点赞关注,开启你的幸运之旅!
周五的晚上,都市的喧嚣渐渐被影院里此起彼伏的笑声取代,结束了一周忙碌的工作,还有什么比和朋友一起看一场喜剧电影更放松的呢?我满怀期待地走进影厅,期待着“开心麻花”的新作能像以往一样,
用密集的笑点驱散生活中的疲惫
随着电影情节的推进
,我却渐渐笑不出来了,
坐在我旁边的一位阿姨
,在看到女主角背着价值不菲的名牌包,为了省钱坐公交车而手忙脚乱时,笑得前仰后合,而我却感到一阵莫名的违和感
当“开心麻花”遇上“爱马仕”:一部电影照见了谁的焦虑?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部由开心麻花出品,
沈腾、马丽主演的喜剧电影《抓娃娃》(虚构名
,需替换为真实片名),在上映前就吊足了观众的胃口,预告片中,熟悉的“含腾量”和“马丽式”的夸张表演,
让人仿佛看到了又一部爆款喜剧的诞生
,当影片真正与观众见面时,却意外地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有人说
,这是开心麻花迄今为止最“高级”的一部作品,笑点密集且有深度;也有人说,这部电影的笑点太过“悬浮”,让人难以产生共鸣
“高配”笑点戳中谁的笑穴?
《抓娃娃》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时代,影片中,随处可见各种高端品牌的元素,从女主角春兰那根看似普通的麻花辫上价值不菲的发圈,到男主角成钢阴差阳错买回来的限量版手提包,无一不在彰显着一种“精致”的生活态度,
对于熟悉这些品牌的观众来说
,这些细节或许能够带来一种“懂的都懂”的会心一笑,对于那些对奢侈品知之甚少,
甚至从未踏进过奢侈品店门的观众来说
,这些“高配”笑点,却像是一道无形的屏障,将他们隔离在欢笑之外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感觉自己像是在看一部时尚杂志的广告片,而不是一部喜剧电影,”一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吐槽道
“这些笑点太刻意了
,感觉是为了搞笑而搞笑,一点也不接地气,”另一位网友评论道
不可否认,在当今社会,
奢侈品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符号
,它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了一种身份认同和价值观的体现,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奢侈品仍然是一个遥远的梦,
将奢侈品元素融入喜剧电影
,或许能够吸引一部分追求时尚、热衷于消费升级的观众,但同时也可能会让另一部分观众感到疏离和困惑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隔着屏幕我们看见了彼此的“贫穷”?
除了奢侈品元素,《抓娃娃》中关于“穷养”教育理念的探讨,也引发了观众的热议,影片中,成钢和春兰坚持对孩子进行“穷养”,即使家境优渥,也要让孩子体验生活的艰辛,
让他们穿打折的衣服
自己动手做玩具
,甚至鼓励他们捡废品换钱,这种教育方式,在一些观众看来,
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勤俭节约的好方法;而在另一些观众看来
,则是一种过度焦虑的表现,是对孩子童年的剥夺
“现在的孩子
,生活条件太好了,不让他们吃点苦,
就不知道珍惜
,”一位支持“穷养”的观众表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什么要让孩子过早地背负生活的重担?童年只有一次,应该让他们尽情享受快乐,”一位反对“穷养”的观众反驳道
“穷养”和“富养”,
从来都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
,在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的今天,
家长们更应该思考的是
,如何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家庭实际情况,找到一种适合的教育方式,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培养健全的人格
喜剧的“尽头”是笑不出来的现实?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为一部喜剧电影,《抓娃娃》的初衷无疑是希望通过轻松幽默的方式,
为观众带来欢乐
,当笑点与奢侈品、阶级差异、教育焦虑等现实问题紧密相连时,影片的受众群体就不免被划分出了一道清晰的界限,对于那些能够轻松识别并享受这些笑点的观众来说,
《抓娃娃》或许是一部值得回味的佳作;而对于那些被“隔离”在外的观众
,则可能只能感受到一丝丝的尴尬与不解
喜剧的本质,是让人笑,
但真正的喜剧
不仅仅是让人笑过就忘
,更应该引发人们的思考,它应该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时代变迁,
用幽默的方式
,戳中人们内心深处的痛点,引发共鸣
《抓娃娃》这部电影,就像一面镜子,照见了当代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焦虑和矛盾,
它或许不够完美
,但它勇敢地挑起了一些话题,
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和讨论
,这本身,就值得我们肯定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也许,一千个观众眼中,就有一千个《抓娃娃》,你,又从这部电影中看到了什么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本文倡导健康网络环境,杜绝低俗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