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黑色电影时期
20世纪70年代随着彩色电影和电视电影的兴起,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传统黑色电影开始在新的电影时代“死灰复燃”。大量早期黑色电影开始在电视上重映,早期黑色电影的记忆又再次被唤醒,新黑色电影随之登上历史舞台。
新黑色电影时期不是简单地对黑色电影复刻而是进行记忆的变形。
在早期黑色电影中的许多固有形象都在新黑色电影时期做出颠覆,如黑色电影中出现的蛇蝎美女的形象在新黑色电影中变成了美艳的红唇女郎。
早期的黑色电影中蛇蝎美女总是充满诱惑力并且置主人公于危险的境地,她通常是一个有些危险和邪恶的形象,可是在新黑色电影时期红唇女郎依然是美艳和充满魅力的形象,
但是在人物性格上却进行了颠覆,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唐人街》(
Chinatown,1974)
。
在《唐人街》(
Chinatown,1974)
中女主人公伊芙琳从开场就符合早期黑色电影中蛇蝎美女的形象,美丽又冷漠,她带着一个危险的案件找到了主人公吉斯特,向其寻求帮助。
在她和吉斯特的谈话中她谎话连篇而且态度傲慢,让吉斯特在一开始就对伊芙琳充满怀疑。但是随着故事的发展,伊芙琳的形象开始和吉斯特最初所预期的渐行渐远,
她不再是早期黑色电影中的危险和邪恶的反面形象,是一个受害者。
她的谎言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妹妹",一个她受到了亲生父亲的强奸才生下了女儿。伊芙琳对于吉斯特的谎言多是出于羞愧和对女儿的保护。
这一类形象在新黑色电影时期都层出不穷,这些都颠覆了传统黑色电影中对于蛇蝎美女的固有印象。
同时男性角色的正义性也在逐渐消减,不同于往的黑色电影。
如《马耳他之鹰》(
TheMalteseFalcon
,1941)中亨弗莱·鲍嘉所饰演的萨姆的机智和果断,随着案件的深入发展电影《唐人街》(
Chinatown,1974)
的主人公吉斯特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真相,相反得到却是虚无的迷惘。
主人公个人的力量在巨大的社会现实之下显得脆弱无力,黑色电影中的人物在新黑色电影时期都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变形。
在影像风格上新黑色电影也在不断丰富,不同于早期黑色电影以强烈的黑白对立来凸显主题,
新黑色电影时期丰富了颜色的内涵所指,颜色被赋予了相应的主题
,在保持了颜色主基调统一的情况下个别颜色被赋予强烈的主观化色彩。
也许是受到了黑色电影在电视上开始重映的影响,
新黑色电影时期的电影在影像风格上都刻意地模仿了早期黑色电影的年代特点。
在《唐人街》中摄影师约翰·阿朗索让电影的影调保持了一种深褐色的暖色调,并且突除了黄色使画面呈现出泛黄的质感,让电影充满了对于记忆中黑色电影的怀旧感。
虽然采用彩色摄影,
不过新黑色电影在视觉上依然延续了低调摄影的手法,加上现实主义的影响,
在新黑色电影时期场景也成为电影的主角之一,这些都成为新黑色电影叙事的重要元素。
电影中的黑色元素
从《七宗罪》(Se7en,1995)开始,大卫·芬奇的电影就继承了早期黑色电影阴郁潮湿的记忆。从题材上来说除《巴顿本杰明奇事》(TheCuriousCaseofBenjaminButton,2008)和《社交网络》(TheSocialNetwork,2010)外,大卫·芬奇的电影都属于犯罪电影。
其内容常常都是阴暗的、负面的,电影不是通常的正义战胜邪恶,罪犯在和警探较量中往往都不落下风,甚至将警探玩弄于股掌掌之间。
同时黑色电影中的蛇蝎美女也在大卫芬奇的电影发生了变化,
自从彩色电影取代了黑白电影,电影的美学形态也在发生变化,黑色电影中的"蛇蝎美女"成为了过去的记忆,这种记忆在后来的彩色电影中发生了变形。
到了大卫·芬奇电影中"蛇蝎美女"的形象已经不完全是一个单纯的美丽、邪恶的形象,
她们往往和电影中的主人公的内在心理有着紧密的联系
,成为了突破大卫·芬奇电影中谎言般叙事的钥匙。
在《搏击俱乐部》(FightClub,1999)中,女主人公的出现就对杰克的主观叙事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当杰克第一次见到女主人公时大卫·芬奇就使用打火机点燃的音效加上一个混沌强烈的低音配合升格的推进镜头暗示这个女人对于杰克内心世界的冲击,这种颠覆让大卫·芬奇的电影在传统黑色电影基础上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同时大卫·芬奇的电影延续了黑色电影惯用的主观性叙事
,也就是在叙述事实点上采用内聚焦的形式。
但是和传统黑色电影的表现主义形式不同的是大卫·芬奇的电影融入了现实主义的色彩,阴郁粗犷的影调都是建立在现实主义的美学风格之上的。
这样的风格特点使大卫·芬奇的电影更加真实可信,给观者提供了一种“沉浸式”的观影感受,它不仅仅将观众的感受与电影中的角色拉近,而且建立起一种强大的情感纽带,同时让电影中的故事变得真实有质感,
观众好像是电影中角色最亲密的同伴,跟着角色一起完成了这段旅程。
黑色电影(filmnoir)作为一个难以定义的词汇,在大卫·芬奇的电影中发生了变形和演进,大卫·芬奇运用独特的叙事风格让好莱坞的新黑色电影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