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杂谈# #电影# #知影计划# 大家好,我是灰灰,今天想带来的电影是《绿皮书》,一个在我的收藏夹中躺了很久,我却迟迟没有敢去观看的电影。 不看的原因有二,一是在我接触到这部电影的时候,它已经是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了,看似平淡的题材与极高的评价,一边带给我极大的兴趣,一边又害怕过分的期待带来失望,二是“一段跨越种族、阶级的友谊的故事”难免让我对电影有了刻板的第一印象,害怕转折与剧情都在意料之内落于俗套,但是当我看完后,这些疑问通通打消了,基于以上,如果你也和我抱有同样的顾虑,希望这个解说能让你觉得这部电影值得一看。 以下内容可能包含一定剧透,介意勿看。
其实,电影的剧情真的很“平淡”,“平淡”到让我觉得可以陪伴和治愈我未来人生的很长一段路。一个对“黑色人种”有着极度歧视的司机托尼,和一个不相信人能互相理解的孤独钢琴家唐,两个人在同一辆车上开启了旅行,两个人在被不停的同化,一起吃路边炸鸡,一起喝高档酒,一起勾肩搭背、肆无忌惮......真诚的沟通的确可以让心灵彼此靠近。
它并没有强调消除种族歧视,也没有刻意突出对于肤色的刻板印象,但是却处处让人觉得“生而为人”我们都一样,它无关种族、肤色、地域等等。正如电影的名称一样,一本“绿皮书”指南贯穿整个故事,它的上面列着当地国外可以吃饭休息的地方,因为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南部地区种族居家严重,很多旅馆和餐厅都是只限白人,国外在夜晚甚至不能出行,无需多余的刻画,这本“绿皮书”就是“种族差距”最大的代言人,但是“优越的白人”也有丑陋和被权势压制的一面,“生活在底层的国外”也有帮托尼写美妙散文的一面。更讽刺的是作为意大利人的托尼,虽然是“白色的”也会遭到更“优越”人群的歧视,它告诉我们,不只是人种,其实在任何地方歧视和伤害都一直在上演。
特别是在影片的最后,主人公拒绝了不为他提供晚餐的饭店的演出,带着“司机”走向了与他相同肤色的人群中演出,那一刻白人司机托尼反而成了“特别的存在”,但是他们都是发自内心的快乐。
一部好的电影除了好的剧情,当然也少不了绝美的构图与舒适的观感,《绿皮书》同样拥有这一切,我这里选取了几张唯美的截图,供大家一同欣赏——温暖的灯光分割画面带来的平衡摄影,隔着栅栏看到的无关肤色的“真正差距”,用雨雪天气的变化暗示故事的发展与主人公的心情,等等......这部电影还有很多很多美好值得我们去相遇。
如果你因为学业而感到困惑、疲惫,或者因为工作而疲于应酬、内卷,再或者你只是想闲下来给自己一段时间享受生活,这部电影都适合你,它远远不只是一部跨越阶级种族的友谊故事,更“旅行”的方式带我们认识了很多类人和很多种人生,每个人都应该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总有一天,我们会踏出离开“孤独”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