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央视八套黄金档热播的都市剧《蛮好的人生》,将镜头聚焦保险业这一甚少出现在荧屏上的职业。该剧以39岁保险经纪人胡曼黎(孙俪 饰)家庭、事业的双重崩塌为起点,通过她与28岁的年轻保险人薛晓舟(董子健 饰)之间的对照、冲突与和解,揭开保险行业鲜为人知的生存法则。
这也是孙俪继《乌云之上》后推出的另一部新剧。从上一个极度压抑的角色到胡曼黎这样张扬的“e人”,背后有什么故事?来听听曾执导过《如懿传》《玫瑰的故事》《小别离》等剧的导演汪俊怎么说。
希望从陷入瓶颈的都市剧“突围”
问:为何会关注保险行业的题材?
答:接到这个戏以后,对保险行业进行了一些调研。也深入到一些保险公司去跟他们的员工进行了交流,尤其是孙俪,她也进行了大量走访。
去采访以后发现其实有些陷阱是夸大了的,是有一些误解。我之前没有买过保险,我自己拍完这个戏以后都接触了好几家保险公司,也想买一些保险。像我们剧中说的,可能保险并不是锦上添花,它是雪中送炭,跟民生是紧紧相关的。我们这戏的很多案例都是真实的案例,我相信大家看完我们这个戏,会对保险行业有一个重新的认识。
问:您认为都市剧在当下市场环境中面临哪些挑战?
答:职场剧包括都市剧,我觉得遇到的瓶颈是几年前就已经发生了。就是因为我拍都市剧比较多,像《小别离》《小欢喜》《小敏家》都是都市剧,也包括《玫瑰的故事》,但是创作都市剧其实非常难,有时候很茫然,不知道写什么,因为所有的社会话题几乎都说的差不多了。无非就是婚姻,然后亲子关系、代际关系、教育,子女教育、养老问题,无非就是这些话题。
这些话题在影视作品当中已经出现了很多年,其实我蛮头疼的就是看到现在市场上很多剧本,都有点儿大同小异,老绕不出去那些套路。怎么表达?其实我这次接《蛮好的人生》,因为它有一个领域是我没有涉猎过的,就是保险行业。我们这个戏也可以说是半行业剧,它一半是行业,一半是家庭,有了家庭的衬托,人物的质感和根基会更牢靠。
最早在开拍前,孙俪就问我,怎么去定义《蛮好的人生》?这是一个职场剧还是生活剧?我说不要定义,因为职场就有职场的局限,家庭有家庭的局限,我觉得两者的融合可能就是《蛮好的人生》,因为这是互补的,因为人物有成长、你如果没有家庭给它来做一个后盾,用家庭作为一个土壤,它很多东西都就是不真实了。用我们的视角,用我们独特的人物和独特的故事再表达一遍,可能会跟别人不一样。
都市剧所有的人都是你周围的人,都是实实在在围绕在观众身边的。 你骗不了观众,微有一点悬浮、有点假,观众马上就会弃剧,就会觉得你这个瞎编,因为我没有见过这样的。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把都市剧拍得非常真诚,所有的人物也好,事件也好,让他有呼吸感。当然就是说要做到这一点,要赋予它大量的生活的细节。生动的细节,它是编不出来的。
我当然还会在这个赛道上继续努力。也有人说都市剧是我的舒适区,其实如坐针毡,因为越来越难。我一旦接到现代戏或者都市剧,我都会很痛苦,因为觉得太难了,不知道从哪儿下手。我希望找到一些突破口。
像胡曼黎那样活出自我
问:孙俪这次饰演的角色和她此前饰演的角色反差较大,如何与她去沟通角色?
答:孙俪扮演这个角色,跟她之前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还是有蛮大的区别的。有的观众说人物好像是《辣妈正传2》,我觉得不对。这个胡曼黎不一样,这么大的孩子的母亲。然后胡曼黎这个人物比她之前的那些形象更接地气,更落地。大家可能一开始觉得胡曼黎身上有些毛病啊,比方说爱虚荣、抖小机灵,撒一点小小的善意的谎言等等。往后看就觉得这个人物是她很丰满,她真正的内心和她的外表是有很大的反差的。
她那一套市井哲学,她那套生存法则,跟现在的职场女性更加接近,我相信很多职场的女性,尤其是中年职场女性会从她身上看到很多自己的影子,有焦虑,也有这种这种顽强不屈的这种拼劲儿,这她身上都非常充分,我相信她能够得到很多职场女性的共鸣,我觉得孙俪也演得非常好,非常有质感,人物塑造都很鲜活。她这次演这个角色,我觉得更容易共情。她就像你身边的左邻右舍,就像你的同学、你的朋友、你的同事,她非常有代入感。
问:女主在剧中面临婚姻破裂、事业等多方面的中年危机,是否希望借此探讨女性真实的现实处境?
答:有时候我坐在监视器前面,看到孙俪的表演我会很感动。女主上来就面临老公出轨,然后离异,又遭到事业上的低谷,这一切打击对女主角来说就天塌了嘛,但是她非常顽强,胡曼黎是一个打不死的小强,给一点儿阳光,给点儿雨露,她就能成长。中女所能面临的生活的打击也好,事业的打击也好,就是应该像胡曼黎这样活出自我,活出另一块天地来。这个人物形象,是能够给大家带来这些正面的能量的。
师徒关系令人耳目一新
问:董子健饰演很有原则的职场新秀,和女主有较多互动,现场有什么有趣的事吗?
答:拍摄的过程当中有非常多的欢乐时刻,胡曼黎和薛晓舟俩人经常会演着演着笑场;憋不住掐自己的腿,说导演,你来骂骂我们吧,你生气吧,我们实在憋不住了。我最感兴趣的是这一组人物关系,就是男女主两个完全不同的人,个性也好,经营理念也好,几乎是包括年龄,完全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物放在一起,有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往后看就能知道。
怎么说呢?有点儿像寄居蟹跟海葵的关系,一开始是相互拼事业搞钱,相互利用,因为只有相互利用合作才能一起去签保单,之间因为各种性格冲突也好,经营理念冲突也好,两人会有很大的矛盾冲突,而且还有不得已的相互利用的关系,充满了喜感和巧合。他们俩的合作也非常默契,它不是那种意义上的姐弟恋,有一部分情感,但是很少,它还是个师徒关系,你们看了以后会非常新颖,会耳目一新。
问:为何会在这部剧中使用上海方言?
答:关于方言的问题,之前我跟孙俪精心地设计过。因为方言有一点好,就对这个人物来说非常有帮助,它能够拉近观众和胡曼黎之间的距离。有时候的方言的表达要比普通话更生动,比方说我们戏里边有一句叫“拆白党”。就是你很难直译,我们只能把她说成是骗子,但是真正上海话的“拆白党”,不是指简单的骗子,主要是形容以色相来骗取利益的男性,所以有时候用上海话、用方言是对人物塑造是很有帮助的。
这个胡曼黎在什么时候对谁用上海话,什么时候用普通话?因为她有时候说上海话,是因为她的客户是老上海。这样能够充分地拉近和她的客户之间的关系。还有一个她在发怒的时候,比方说特别生气,情绪特别冲动的时候,她会本能地冒出上海话,因为上海话是她的母语。这样一下子让人觉得很准确,人物的心态也好,情绪表达的准确度也好,方言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当然可能在看的时候,非上海籍的观众可能会有时候会跳一下,但是我觉得经历如果这么几集以后,就慢慢适应了。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编辑 丁皓宇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