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讲师 胡莉】
自5月22日英国首相瑞希·苏纳克突然宣布7月4日举行大选以来,英国各党派展开激烈竞选。多家民调数据显示,工党遥遥领先保守党20个百分点左右,很可能赢得本次大选,从而在14年后再次上台执政。
现任首相苏纳克
尽管如此,在英国大选前两周,工党的竞选活动被"阿博特事件"蒙上一层阴影,该事件虽然不会影响工党胜选,却揭开了工党的伤疤,暴露了有望上台执政的工党的软肋。
"阿博特事件"始末
黛安·朱莉·阿博特出生于1953年,在1982年加入工党,自1987年至今作为工党在北哈克尼和斯托克纽因顿选区的候选人赢得每一次大选,历任工党影子公共卫生大臣、影子内政大臣等职,是第一位进入议会下议院的黑人女议员,是英国家喻户晓的政治人物。
英国首位黑人女性议员黛安·阿博特(Diane Abbott)
2023年4月,阿博特因暗指犹太人、爱尔兰人等遭遇的种族歧视不及黑人而被工党给予"收回党鞭"处分(不再是议会工党成员),并被停职。随后,阿博特就此公开道歉,接受了工党全国执行委员会的调查,并完成了线上再教育课程学习。
在本次大选拉开帷幕后,工党于5月28日恢复了阿博特议会工党成员身份,但在29日,阿博特告诉媒体她被禁止继续作为工党在该选区的候选人参与本次大选,引起舆论哗然。
对此,工党领导层及主要人物被迫做出回应。5月29日,党魁基尔·斯塔默表示阿博特所言"不实",工党还未完成对阿博特的审查,但媒体报道审查早在2023年12月就已结束。30日,工党副党魁安吉拉·雷纳表示阿博特"应该可以"作为候选人参选,工党全国执行委员会的一名成员也表示将支持阿博特,其他一些工党主要人物也在不同程度上表达了对阿博特的支持。
当地时间2024年6月4日,英国曼彻斯特,英国将于7月4日举行大选,现任首相苏纳克(右)与工党领袖斯塔默展开首场电视直播辩论。图/IC photo
与此同时,工党左翼指责斯塔默在"清洗"党内左翼人士,阿博特的支持者聚集抗议,其他党派纷纷谴责工党对待阿博特的态度。5月31日,斯塔默改变此前态度,表示阿博特可以代表工党参与大选。6月2日,阿博特表示她一定会作为北哈克尼和斯托克纽因顿选区工党候选人参加竞选。至此,该事件暂告一段落,但阿博特的话题仍然不时出现在媒体中。
派系斗争的伤疤
"阿博特事件"不是一起简单的政党中央禁止其问题成员参与竞选的事件。英国政坛不乏存在腐败、性丑闻、言论不当等问题的政客与议员,但政党中央对他们的处置大多不了了之。阿博特是一位为工党做出重要贡献的老党员、老议员、资深政治家,尽管发表过不当言论,但事后道歉态度诚恳,属于完全可以被原谅的类型。然而,工党对她的调查不仅持续了1年之久,还禁止其继续代表工党参与竞选,这样的处置格外严重。
事实上,将"阿博特事件"置于2010年至2024年工党的蜕变历程中来看,该事件揭开了工党的伤疤,其在大选这一聚光灯下格外显眼。
2010年工党输掉大选,进入漫长又艰难的改革与政策调整期。在埃德·米利班德担任党魁期间,党魁选举制度从工会、议员和普通党员各占三分之一的选举人团制度改为一人一票制,加强了普通党员的发言权。
2015年工党再次输掉大选,米利班德引咎辞职,党内左翼人物杰里米·科尔宾在一人一票选举制下当选党魁。科尔宾大幅度扭转了1997年以来工党的中间路线,不仅反对财政紧缩政策,提倡加大公共开支、增加对高收入者和大企业的税收,而且提倡将铁路、电力等关键行业国有化。这些政策被认为"吓坏了选民",属于过时的老左翼政策,再加上科尔宾领导的工党不断陷入反犹主义风波,还在2019年大选中惨败,导致党内的中间力量与右翼产生严重不满。
杰里米·科尔宾长期热衷于推进中东和平进程、批评以色列政府行径。图为他在2014年领导的反对以色列加沙战争的示威活动。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基尔·斯塔默在2020年当选工党党魁,并即刻开始改革工党。斯塔默将党魁选举制度重新改回工会、议员和普通党员各占三分之一的选举人团制度,加强了他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与此同时,斯塔默着手肃清党内左翼科尔宾派,不少左翼政治家与议员陆续被边缘化,就连科尔宾本人也被给予"收回党鞭"处分并被禁止代表工党参与大选。
斯塔默还整治党内反犹主义风气,对出现任何违纪行为的党员严肃处理,加强党内反犹主义教育和培训,使工党摆脱平等与人权委员会的监督,逐渐修复了工党的公共形象。最重要的是,斯塔默将工党的路线重新调整到中间立场并不断向右翼靠拢,并通过2021年5月、2021年11月、2023年频繁调整影子内阁成员,形成了支持其中间偏右政策的领导层。
过去几年,英国曾爆发犹太民众抗议工党反犹言行。
当本次大选拉开帷幕后,斯塔默表示"我已经永远改变了工党",让英国民众相信工党不再是科尔宾时代的模样,可就在此时,"阿博特事件"发生。阿博特其实是一名科尔宾派,曾在2016-2020年担任科尔宾影子内阁内政大臣,在2021年谴责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斯塔默当选工党党魁后即刻将阿博特踢出影子内阁,而阿博特数次表态斯塔默应该辞职。可以说,"阿博特事件"是过去几年工党内部左翼与中右翼斗争的一个缩影,其结果虽然以斯塔默领导的中右翼胜出,但其代价是给工党留下一道难以弥合的裂痕与伤疤。
上台后的软肋
"阿博特事件"不会是最后一起揭开工党派系斗争伤疤的事件。尽管斯塔默最终转变了态度,表示阿博特可以代表工党参与竞选,但转变态度本身说明斯塔默不想让工党的软肋持续暴露于公众视野,尤其是在大选刚开始之际,继续允许媒体与社会高频次关注"阿博特事件"显然不利于其竞选。可以说,在随后一个月的竞选时间里,工党将不得不小心翼翼前行,以防伤疤再次被揭开。
更重要的是,即便赢得大选,工党仍将带着这一软肋执政。
作为一个以"劳工"命名的政党,工党始终离不开左翼力量的支持,然而,工党为了赢得大选,不得不压制党内左翼力量,将其重新调整到了中间偏右的立场。这种做法是工党在本次大选中领先保守党的一个重要原因--人们选择工党不是因其立场与保守党不一样,而恰好是因为二者立场相似。只不过,民众不再相信保守党,其领导能力因鲍里斯执政时期的"派对门"事件与特拉斯执政时期的"迷你预算"事件大打折扣。
不过,通过压制党内左翼赢得选举并不能确保工党上台后不再受困于党内左翼。作为一个无情的现实主义者,斯塔默很少谈论意识形态,主张以务实的态度去解决选民关注的问题。斯塔默的立场与政策因左右难辨而被命名为"斯塔默主义",其强调法律与秩序、安全经济学、共同利益、工人权益以及绿色经济等,既有左派的政策,也有右派的政策。不少分析指出,这是一种粗糙的"布莱尔主义",本质上是一种为了选票的实用主义,其主要作用是赢得大选,而不是有效执政。
2023年,有超过50万英国工人进行了罢工活动,抗议高通胀、工资缩水。 图/IC photo
可以说,赢得大选不是工党软肋的消失而是开始。一旦上台执政,在推出一项又一项具体政策时,工党的软肋将被一次又一次的戳中。其中间偏右的立场与政策将面临党内左翼与党外左、中、右派政党的联合反对,这将在不同程度上冲击工党的现行立场与其内部的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