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重点民生实事落地见效。3月27日,重庆市渝中区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渝中区2024年的15件重点民生实事。
渝中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萌在发布会上介绍,15件民生实事包括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服务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双减”、提升市政设施品质、开展残疾人关爱服务提升行动、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建设“渝好空间”(妇女儿童综合服务体)、实施交通缓堵保畅、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打造“劳动者港湾”、深入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推进稳就业促创业、实施文体惠民工程、优化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实施便民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等,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用“小切口”解决“大问题”
赵萌介绍,今年要办的15件民生实事主要有三方面的特点。
一是坚持“面上覆盖”与“聚焦重点”并重。今年民生实事受益面不仅覆盖了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等最需要关心关爱的群体,同时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就业、教育、托育等问题办好关键小事,用“小切口”解决“大问题”,以点带面推动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发展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是坚持“久久为功”与“关注热点”并重。今年,在继续关爱青少年、育儿家庭、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和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市政设施品质提升、交通缓堵保畅等民生项目基础上,积极回应妇女儿童、创业等公共服务需求,将妇女儿童综合服务体建设、促创业纳入重点民生实事。
三是坚持“量力而行”与“尽力而为”并重。在具体事项选择上,工程类民生实事尽可能与年度建设项目相结合,且原则上要求必须年内完工,工作事项类民生实事与部门中心工作紧密衔接,用足用好部门预算资金,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
新开工7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近年来,老旧小区改造成为众多居民关注的热点领域。围绕这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渝中区今年有何计划?
渝中区住建委副主任陈亚菊表示,截至2023年底,已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61个、约600万方,惠及居民约8.8万户,打造了重医家属区、双钢路小区、中二路片区等一批具有渝中特色的典型案例。
2024年,全区计划新开工7个项目(分别为胜利路片区、菜园坝东部片区、枇杷山社区、人民路片区、金银湾片区、解放西路66号、肖家湾片区等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7万方,续建项目力争完工150万方。
此外,针对渝中区典型的山地城市,陡坡密集且坡度较大等特殊的地形地貌,我们正在牵头编制《山地城市老旧住区适老化改造技术标准》,以更好地为残疾人、老年人等提供更加方便、适宜的环境。
持续“见缝插绿”建设口袋公园
渝中作为全域城区且均为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先天不足”。如何实现“见缝插绿”?渝中区城市管理局副局长陈大斌表示作了解答。
一方面大力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对城市边角地块进行梳理,见缝插针,对有条件进行开发的地块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创造出多功能的绿色空间,增加渝中城市绿地资源。今年将结合全区国有资产盘活工作,继续推进这一项工作,计划在总部城、罗家院、向阳隧道上方开展口袋公园建设。
另一方面鼓励区级平台公司、各街道及社会单位利用架空平台、边坡堡坎、崖壁河滩积极开展立体绿化建设,优化社区绿色生态空间。2021年以来,陆续完成了戴家巷崖壁公园、曾家岩崖壁步道、佛图关半山崖线步道、珊瑚公园等绿地建设,有效拓展了渝中绿地面积。
打造智慧健身示范点和智慧步道
作为国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渝中区在文化惠民和体育惠民方面也将开展一系列的工作。
渝中区文旅委副主任唐雪介绍,渝中将推进文化进万家、艺术进基层、路边音乐会等文化惠民项目。持续提升解放碑CBD周末音乐会、通远门城墙故事会、母城文化沙龙等活动影响力,大力支持“一街一品”基层文化品牌建设。持续举办成渝双城登高楼公开赛、重庆佛图古关登山赛、重庆山城街巷城市定向赛等重要赛事。
同时,构建市区级文化地标、街道级文化客厅、嵌入式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三级复合文化场所,新建5个社会分馆、1个24小时城市书房建设。链接市级文艺院团资源,通过“一校一品”、戏曲进校园等载体,打造学校艺术基地。联动商圈、剧场、文博等资源,支持演艺企业创排上演优质剧目,拓展演艺新空间。积极探索“互联网+群众健身”新场景打造,计划投入200万元打造3-5个智慧健身示范点、建成2-3条智慧步道,努力通过数据融合、视觉体验、交互协同等新形式,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健身、热爱健身。
此外,聚集文艺名家、民间艺人等,常态化开展街头艺术展演活动,培养打造有母城特色的街头文艺品牌和街头人文艺术景观。坚持“群众喜欢什么,指导服务就开展什么”的思路,打造新增1-2个市级、3-5个区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示范点。以大田湾体育产业园建设为抓手,重点打造体育总部、赛事表演、数字体育、体旅融合等赛道,提供优质丰富的体育市场供给。
打造“渝中养老·十分美好”品牌
养老问题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在养老服务方面,渝中区围绕老年人“养、食、居”多元化需求,通过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三条路径,全力打造“渝中养老·十分美好”服务品牌,让辖区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渝中区民政局副局长周平介绍,按照“低端有保障、中端有供给、高端有市场”发展思路,渝中将推进小型化嵌入式养老机构布点,引导重点建设医养融合、护理型养老机构,提供普惠性养老服务。
在设施建设上,在街道设置养老中心11个,在社区设置站点68个,推行标准化、专业化、连锁化运营管理,让老人在十分钟服务半径内享有及时、便捷、专业的养老服务。
通过不断丰富养老服务供给,渝中目前将老年大学优质教学资源向中心(站点)延伸,设立社区教学点28个。推进社区食堂建设,建成22个社区食堂,实现11个街道全覆盖,并不断赋予食堂老年活动、居民舞台、社群孵化等空间属性。
在今年,当地还将建设5个社区食堂,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幸福“食光”。
围绕居家养老服务,当地将服务主动送到老人家中。对于有需要的老年人,进行家庭适老化改造;创新建设家庭养老床位,配置智能床带、智能床垫、智能语音网关等设备,动态监测老人心率、呼吸、睡眠等身体状况,及时响应服务需求;开展居家上门服务,将助浴、助洁、健康管理、辅助康复、心理抚慰等服务送到老人身边。
上游新闻记者 王梓涵
编辑:秦雨 责编:郑亚岚 审核:宋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