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姚锦祥】
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正式启动了福岛核电站污水的排放计划,将这一问题推到了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
一年以来,日本一共进行了八次核污水排放工作,分别是2023年8月24日、2023年10月5日、2023年11月2日、2024年2月28日、2024年4月19日、2024年5月17日、2024年6月28日、2024年7月7日,每轮排放均为7800吨,共计排放6.24万吨核污水。预计未来整个排海周期将长达至少30年。
但实际上,由于日方化整为零地分步骤、分阶段排海,除了相关领域的环保组织和专业人士之外,最近国际舆论对于日本核污水排海的"疲劳感"似乎开始慢慢出现。媒体对此的关注度有所下降,连带着导致国际上的监督力量似乎也有所减弱。我们似乎只对去年8月24日首次排海的日子记忆犹新,但对于之后的每次排海却愈发"冷淡"了。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位置示意图。@CCTV国际时讯
被忽视的日本渔民声音
当你浏览日本网络关于核污水的评论时,会发现绝大部分日本网友都力挺核污水排海,对日本政府和东电公司抱持绝对的信任,认为周边国家的质疑毫无凭据,完全是政治操作。
一方面,这的确展现出当前"网络右翼"影响下的日本舆论氛围,核污水问题已经被高度政治化了,俨然成为一个"选边站队"的问题。另一方面,那些支持或者谅解中韩的观点,往往都被视作被收买的"传声筒",也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慢慢趋于平静。
因此,在这样的氛围之下,日本渔民的声音其实是被选择性忽视了。
日本沿海渔业历史悠久,是许多家庭世代相传的生计来源。然而,核污水排放引发的公众恐慌和市场信心的下滑,导致海产品的销售大幅下降。尽管政府承诺会对渔民进行经济补偿,但渔民的忧虑不仅仅在于经济损失,更在于未来市场信任的恢复。
尽管日方提供了所谓"科学证据",但消费者对安全性的疑虑仍然难以消除。许多渔民担心,即使多年后核污水对海产品的直接影响消失,市场上的"福岛产"标签也可能成为永久的阴影,严重影响产品的销售。
此外,渔业资源的可持续性也面临挑战。尽管核污水经过所谓"ALPS"处理,但长期、持续的排放可能对海洋生物的繁殖和栖息地产生不可预见的影响。这种不确定性加剧了渔民们的焦虑,因为他们不仅担心短期内的收入下降,更担心长期以来维持生计的渔场可能遭受永久性的破坏。
伴随着这些担忧的,也包括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以来,福岛作为灾区的"失落感"。复兴大臣一换再换,但福岛似乎仍未展现出复苏的生机。这是福岛民众对日本在财政资源分配中"不均衡"的一种失落感,也是对未来难以再度复兴的焦虑感。
就在前几天,不少日本渔业和水产加工企业,因为"无法证明其损失与核污水排海有关",而确定无法收到东电的赔偿,只能自认倒霉。这也再度说明,沉默的那一批人、也是最脆弱的那一批人,他们的声音无法被重视,至今仍遭受着排海政策的伤害。
有意思的是,这一年来,日本外务省不断高喊"风评被害"的口号,认为周边国家的指责和质疑,才导致了日本水产品的滞销和渔民的受损。这个逻辑是不是很熟悉?转眼之间,日本从主动排海的一方,又再度变成了"受害者"。这样一来,似乎渔民与日本政府之间的矛盾,变成了渔民与"固执"的周边国家之间的矛盾。这的确是一个"巧妙"的逻辑转化。
核污水将如何影响海洋生态?
核污水排放对海洋生态的影响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问题。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表示,排放的水已经通过了多核素去除设备(ALPS)处理,只有放射性氚难以完全去除。然而,氚是一种具有放射性的氢同位素,尽管其放射性较低,但长期暴露可能对海洋生物产生累积性影响。
初步的监测数据显示,排放区域附近的海水中氚的浓度确实有所上升,但尚未达到国际公认的危险水平。然而,这一数据并不能完全消除对海洋生态的担忧。一些科学家指出,氚的长期累积效应,以及与其他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具体来说,浮游生物作为海洋食物链的基础,其受到的影响可能会逐步传递至整个生态系统,从小型鱼类到大型捕食者,甚至影响到鸟类和哺乳动物。
而除氚之外,其他放射性物质对海洋生物的基因和繁殖力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可能威胁到一些脆弱的海洋物种,尤其是已经濒临灭绝或对环境变化敏感的物种,这可能进一步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Geomar Helmholtz-Zentrum在2012年对福岛核污染在海洋中的扩散情形计算建模。这是核事故发生16个月后,单单从福岛核事故泄漏到海洋中的污水所造成的污染模型。从蓝色到黄色,辐射值从低到高。
虽然目前的数据未能显示出明显的生态灾难,但长期的生态监测是必要的,以确保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环境危机。包括绿色和平(Greenpeace)、全球海洋保护组织(Ocean Conservancy)、地球之友(Friends of the Earth)、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海洋守护者协会(Sea Shepherd Conservation Society)在内的多个国际组织都对日本排海表达了持续关切。
国际组织主要提及了四个方面的潜在担忧:
一是福岛核污水中总氚含量可能达到860 TBq,这个数字远超出普通核电站排放标准。其长期在海洋环境中的积累以及可能的生物富集效应,仍是一个重大问题。
二是除了氚之外,福岛核污水中还可能含有其他放射性同位素,例如碳-14、锶-90、铯-137、碘-129等等,且具有较长的半衰期。
三是由于放射性物质在海洋中扩散的复杂性,目前对于这些物质对海洋生态系统长期影响的数据仍不充分。
四是即使在符合国际排放标准的前提下,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仍然可能对公众健康构成风险,比如增加某些病症的发生几率。
国际社会的监督与呼吁是关键
在处理核污水排放问题时,日本与周边国家的协调不足显得尤为突出。中国、韩国等邻国对日本的单方面决定表示强烈不满,认为日本未能充分考虑其邻国的关切,缺乏透明度和沟通。
一方面,日本未能充分考虑邻国的意见,就在核污水排放决策上采取了单方面行动。关于排放的长期环境影响,以及应对海洋生态系统潜在风险的措施,还没有得到充分讨论和协商。
另一方面,从核污水的评估监测来说,最主要的还是东电公司、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虽然有一些第三方机构和邻国进行海洋环境监测,但距离真正的第三方独立采样还有一定的距离。
此前曾有韩国编辑质问IAEA总干事"是否收了日本100万欧元",后者未做回答视频截图
过去这一年,地区国家在协商处理核污水问题上,还是取得了一些进展。比如在2024年3月11日的核污水交叉验证工作中,中方第一次参与了相关的检验工作。3月20日,中日的核领域专家也首次就核污水排放问题在大连举办对话,交流技术性细节,包括日本外务省、经济产业省、原子能规制委员会、东电在内的多机构都参与其中。
这种讨论和交流的确很有必要,但可惜是在排海之后才陆续开始进行。中国当前的诉求在于建立长期的国际监督检测机制,以及周边邻国等利益攸关方实质参与、独立、有效的检测安排。目前距离这一步还有不小的距离,日本还需展现出更大的诚意。
除此之外,国际社会也必须保持高度关注,不能对这一问题置若罔闻,更不能习惯于舆论上的"冷感"。核污水的排放涉及全球海洋的健康与安全,关乎各国的食品安全和环境权益。鉴于此,国际社会应呼吁日本进一步加强排放过程的透明度,公开更多的监测数据,并接受独立的国际评估。国际社会也应加强对核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寻找更为安全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以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潜在危害。
总的来看,在日本八轮排海的背后,既没有说服周边国家,也没有说服他自己的渔民。这种内外矛盾凸显了日本政府在核污水排放问题上的双重困境:既无法赢得国际社会的信任,也未能消除国内的反对声音。
这一周年不仅是对日本政府决策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其国际信誉的重大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未来应采取更加谨慎和负责任的态度,以应对国内外的质疑和担忧。唯有如此,日本才能在全球和本国范围内,重新获得信任,化解当前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