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菲防务承诺"坚如磐石"?
美国、日本、菲律宾和澳大利亚7日在南海海域举行四国首次正式海上联合军演。短短几天之后,美日菲领导人将于11日在华盛顿举行首次三国峰会,"海上合作"可能被写入成果文件,三国还计划年内举行联合海上巡逻。这些事态表明,菲律宾以及个别域外国家仍在百般搅动南海风浪。而在南海问题近期不断升温的过程中,美方从国务卿布林肯到防长奥斯汀接连释放对菲防务承诺,是近期菲律宾在南海侵权挑衅言行频现的动因之一。美国在南海问题上歪曲中国政策主张并宣称"与菲律宾人民站在一起",重申《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第四条款适用于南海。但对菲律宾来说,美方这些承诺是否真的"坚如磐石",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过去几年,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发生一系列变化,从"不持立场"到偏向菲律宾,接着便是毫不避讳地直接支持菲律宾的各种侵权挑衅。2019年3月,美时任国务卿蓬佩奥访菲时首次公开承诺,在南海保护菲律宾对抗任何"武力攻击"。这一表态随后变成美国借着南海问题拉拢菲律宾的工具,使用场合和频率逐渐增加。但实际上,美菲所谓的军事同盟并非铁板一块,双方存在巨大分歧,同时也各有自己的"如意算盘"。
对于《美菲共同防御条约》中规定的"协防义务"以及"触发"条约的条件,双方在理解上存在不小的错位和偏差。美国当下对菲防务承诺给人的感觉是,在南海任何对菲律宾军队、飞机或船只的武力攻击,都将触发《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第四条款规定的共同防御义务。但这种协防性质的共同防御义务并非直接采取武力反击,在话语营造过程中美方也刻意淡化甚至忽略了共同防御条约第四条款的后半句、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即在受到武力攻击后,双方"可宣布依据本国宪法程序采取行动"。这与《北大西洋条约》第五条款中约定的"立即采取必要行动包括使用武力"相去甚远。同样都是触发条约,北约是"立刻采取行动包括使用武力",美菲则只是"启动国内程序"。换句话说,即便真的触发《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美国会给菲律宾提供多大"帮助"都还是未知数。
进而言之,即便《美菲共同防御条约》被触发,双方仍面临诸多问题和"讨价还价"的空间。就算菲律宾与他国发生武装冲突,《美菲共同防御条约》也并非自动生效。首先,就共同防御条约文本而言,其适用范围存在模糊性和"可解释性"。条约文本强调了美菲受到武力攻击的被动性,而菲律宾如果无理取闹主动挑起冲突,恐怕就不在条约保护范围之内了,美国即便不出手相助也不算违背条约义务。其次,即使满足条约所有条件,也不能确保美国立即为支持菲律宾而卷入冲突。如前所述,双方履行协防义务仍需依据本国宪法程序获得各自国会批准,正是受到双方国内司法程序限制,美菲在履行条约义务时可能陷入冗长的审批程序及反复磋商之中。再次,美国对菲协防方式并非只有武力这一选项。经济援助、提供武器和情报等都在协防范围,直接参与则是"最后"也是美国最不乐见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