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综合朝日新闻、共同社等日媒6日报道,对于新日本制铁公司(新日铁)收购美国钢铁公司遇阻,有消息称拜登政府意图从中阻拦,当地时间周五,日本最大商业游说团体"经济团体联合会"(经团联)"破例"发声,呼吁这笔交易能够得到美方的公平审查。
据日媒报道,经团联针对个别公司的案例发表评论实属罕见。该联合会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日本企业,尤其是那些考虑在美国投资的企业,对此事极为关注,"我们真诚地希望,审查程序能够依法以最大限度的诚信和公平进行。"
报道还称,经团联的一名官员不解道,"我们不明白(美国政府)为什么要阻止这笔交易。(交易)如果被拒绝,应该重点关注原因。"
日本政界也对拜登政府可能得阻拦措施感到担忧。日本首相热门候选人、自民党前干事长石破茂6日对路透社称,美国此举令人不安,其采取任何组织新日铁收购的行动,都可能损害盟友之间的信任。
他说:"最近,美国甚至倾向于向盟友强加交易和威胁,这不仅针对北约国家,现在也针对日本。我怀疑这是否真的是一种公平的做法。对日本政府来说,真诚、认真、合乎逻辑地讨论这些问题极其重要。"
另一候选人、日本执政党行政官员、日本数字大臣河野太郎周五也表示,他"从未想到"一起收购会引发有关国家安全问题的担忧。他还称如果自己成功当选日本新首相,他将向白宫提出这一问题。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美国钢铁CLAIRTON焦炭厂的外观。视觉中国
自去年年底宣布以来,日本最大钢铁企业新日本制铁公司(Nippon Steel,新日铁)拟以149亿美元收购美国钢铁公司(US Steel)的计划便反复遇挫,在美国国内招致强烈反弹。此前,这项收购计划先后遭到来自美国总统拜登、副总统及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哈里斯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的一致反对。
当地时间4日,拜登政府更传出本周将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新日铁收购。路透社独家披露了一封美国政府发给新日铁和美国钢铁的信件,其中声称,新日铁收购美国钢铁公司的交易可能存在"国家安全风险",因为这可能损害美国国内关键交通、建设和农业项目所需的钢铁供应。
美方在信中还提到所谓"中国钢铁(产能)过剩"的说法,并称在新日铁这家日本公司的领导下,美国钢铁不太可能推动向外国钢铁进口商征收关税。
按照CFIUS的说法,美国钢铁积极申请针对外国进口产品的贸易救济,而新日铁则不时反对美国的救济努力,这将带来"国家安全风险",导致美国国内钢铁产能下降,而钢材供应对关键运输、建筑和农业项目等都至关重要。
消息引发市场不安,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报道称,美国钢铁公司的股价4日暴跌超17%,其股价今年已经下跌了41%。首席执行官大卫·伯里特(David Burritt)坐不住了,通过《华尔街日报》警告称,如果交易案受阻,该公司可能被迫关厂,并将总部从匹兹堡迁出,他强调,这笔交易对维持美国钢铁公司老旧工厂的竞争力以及就业至关重要。
"我们依然坚持认为,此次交易不存在国家安全问题,因为日本是我们最坚定的盟友之一。"美国钢铁公司发言人更是称:"我们十分希望根据法律寻求所有可能的选择,以确保这笔交易完成,这对宾夕法尼亚州、美国钢铁制造业和我们所有的利益相关者来说都是最好的未来。"
当地时间9月4日,美国钢铁工人在位于匹兹堡的美国钢铁总部前,抗议美国政府反对新日铁投资。法新社
不过,美国钢铁公司的竞争对手,美国最大的钢板生产商克利夫兰克利夫斯公司(Cleveland Cliffs)则对政府举措表示支持,并称该公司愿意当"接盘侠",在新日铁退出后竞购美国钢铁。
当地时间周四,该公司首席执行官贡萨尔维斯 (Lourenco Goncalves)受访时称,该公司已做好充分准备,随时可以收购并投资美国钢铁公司旗下所有由工会代表的资产。
"我们有责任投资这些宝贵资产,"贡萨尔维斯强调。"热轧带钢厂的修复工作迫在眉睫。这些资产本身极具价值,而工会成员们的努力更是功不可没。我深信,我的挚友及合作伙伴也明白,我们将不遗余力地投资于蒙谷地区的资产。"
他赞赏总统拜登的决定证明了,美国钢铁行业最好由致力于国内制造业长期繁荣的美国公司提供服务的共识。同时指责美国钢铁公司一心想把自己卖给一家外国公司,并称大卫·伯里特关于收购告吹就关闭工厂的威胁,是在要挟政府。
早在去年,美国钢铁公司就曾拒绝过克利夫兰克利夫斯73亿美元的收购,指对方试图在未经允许进行适当尽职调查的情况下迫使其接受收购条款。
尽管克利夫斯有意进行收购,但这样的交易面临着实际和财务上的障碍。其中包括对美国国内钢铁生产越来越集中在一家公司手中的反垄断担忧。
克利夫兰克利夫斯是美国最大的钢板生产商,美国钢铁公司是第二大。如果双方合并成功,新公司生产的钢铁将达到美国每年消耗钢铁的50%以上,尤其对汽车钢板市场将形成垄断态势。同时它也将成为美国唯一的铁矿石供应商,将控制全美的铁矿石供应。
一些下游制造商表示,美国的钢材已经是全球最贵,钢铁行业的进一步整合将使生产商有更多的杠杆来提高价格,从而给下游行业带来更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