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鹏 车豪】
由于美国的破坏,比亚迪在墨西哥投资设厂出现变数。这是美国对华遏制打压、破坏中拉经贸合作的又一招数。美国的各种干扰破坏行径给中拉经贸合作带来阻力,损害了墨西哥和其他拉美国家的经济利益和发展动力,同时也折射了美国自身实力地位的不足。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的经贸合作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具有充沛的内生动力,必然能够抗住压力与干扰,继续勇毅前行。
今年2月,比亚迪比亚迪美洲区总裁李柯(Stella Li)在墨西哥城发布"海豚"车型
一、美国为何出手破坏比亚迪的墨西哥投资项目?
比亚迪在墨西哥投资设厂一事遭遇严重阻力。媒体在近期发布的消息表明,墨西哥政府在美国压力之下不得不与比亚迪保持距离,停止向其投资的汽车工厂提供低成本公共土地或税收减免。
比亚迪之所以希望在墨西哥投资设厂,是因为对墨西哥乘用车市场的高度重视。比亚迪在2023年3月正式进入墨西哥市场,主要投放纯电动汽车和插电混合动力车型。与此同时,它的管理团队开始在该国寻找合适地点,以便投资设厂,通过本地化生产扩大公司产品销路。
比亚迪是高度关注墨西哥市场的众多中国车企之一。近年来,墨西哥对中国汽车的需求逐渐放量。海关总署2023年统计数据显示,墨西哥是仅次于俄罗斯的中国第二大汽车出口目的地国。大约20家中国车企已经在墨西哥出售汽车,中国汽车构成墨西哥汽车市场三分之一的品牌数量。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希望在墨西哥投资设厂。2017年,北汽福田在哈利斯科州开设它在墨西哥的第一家工厂。现阶段,比亚迪、上汽名爵、奇瑞汽车等中国车企接踵而至,希望在墨投资设厂。
图源:浙商证券研究所
墨西哥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汽车产业投资市场,同时也是拉美第二大经济体,截至2022年,其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6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84.5美元。该国具备良好的汽车产业基础和完善的汽车供应链,人力资源丰富,市场需求旺盛,是全球大型车企眼中的投资热土。
中国车企投资墨西哥具有显著的互利效应。对中国车企而言,扩大对墨汽车出口和生产合作是提升产品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中国车企投资将有力地带动墨西哥的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墨西哥也期待比亚迪这样全球电动汽车制造领军企业落户,以便带动本国汽车制造业的提质升级。
阻碍比亚迪在墨西哥投资设厂的主要干扰因素是美国。比亚迪在2023年启动与墨方谈判事宜之后,美国的反对就如影随形。在美国看来,比亚迪这样的中国竞争对手大规模投资墨西哥,就是试图利用《美墨加协定》获得进入美国市场的"后门"。"美国制造业联盟"这样的美方游说组织不断兴风作浪,声称中国的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威胁美国汽车企业的生存,要求拜登政府堵住这个"漏洞"。美国大选引发的贸易保护主义情绪不断上升。2024年3月,美国前总统、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在一次集会上声称:若他重新入主白宫,将对中企在墨西哥生产的汽车征收100%的关税。
对墨西哥而言,美国施加的压力是难以承受的。美国是墨西哥第一大贸易伙伴。按照墨方统计,2023年墨美贸易额达到7210亿美元,该国80.9%的出口和38.9%的进口都与美国市场相联系。美国也是墨方最重要的投资来源地,1999年1月至2023年12月,墨西哥获得来自美国的外国直接投资额累计达到3180亿美元。墨方每年获得来自美国的巨额侨汇,其数额在近十年间持续上升,从235亿美元(2014年)增至609亿美元(2023年)。在这种背景下,美国仅仅通过修改或搁置有关贸易安排的《美墨加协定》,就能够对墨西哥经济产生剧烈影响。此外,美国还能够在政治、安全、社会等领域对墨方施加巨大的影响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比亚迪并没有因外部干扰而放弃在墨西哥的投资。比亚迪公司高管多次申明,比亚迪无意利用墨西哥进入美国,在墨设厂主要是满足该国市场的需求,为此比亚迪谋求的是在墨西哥中部和南部(而非靠近美国的北部)设厂。媒体报道显示,比亚迪在2024年3月派出一个代表团前往墨西哥中部的哈利斯科州考察,接洽当地政府,投资资金预计将达到6亿美元。
二、美国如何看拉美:安全优先,还是发展为主?早在20世纪60年代,巴西著名学者富尔塔多(Celso Furtado)就指出,美国的核心关切是"安全",而拉美的主要考虑是"发展";美国在拉美地区的霸权严重抑制了该地区大多数国家的的发展。
时至今日,美国依然在遵循相同的路径,大肆炮制"中国威胁论",鼓吹对华"战略竞争"和对抗,试图把拉美国家卷入其阵营之中,阻止它们进行对华经贸合作。
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的官员在访问拉美国家期间公开抹黑中国,胁迫拉美国家服从美方利益。2020年,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蓬佩奥在访问苏里南期间就涉华问题发表挑拨性言论,引发中国驻苏使馆的公开驳斥。2021年,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访问厄瓜多尔时发出警告:和中国做生意"会有风险"。2022年,他在接受智利《信使报》采访时表示,中智合作"危害智利国家安全"。2023年,美国南方司令部司令劳拉·理查森声称,中国在南美洲基建项目"威胁美国国家安全"。
对比亚迪的打压是美国直接出手干预拉美国家对华经贸合作的又一个案例。中墨经贸合作是两个主权国家之间的事情,是双方企业基于国际规则和市场原则开展的正常商业活动,任何第三方无权干预。然而,美国却直接出手施压,迫使墨西哥以牺牲自身利益为代价满足美方的外交、安全和经济需求。媒体报道显示,美方不仅阻止墨方向比亚迪提供土地、水电及税务优惠之外,甚至希望把中国生产的汽车完全排除在《美墨加协定》的许可范围之外。
美国直接出手干预拉美国家对华经贸合作的另一个典型案例是阻挠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在阿根廷的投资项目。2022年,该集团与阿方火地岛省政府签署关于在火地岛建设能源化工项目的谅解备忘录。根据这一备忘录,陕西煤业化工将在当地投资建设一个多功能港口码头、一座发电厂和一个化学品生产中心。美方坚称,该项目意味着中方将在这个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邻近南极洲的战略地带获得"军事基地"。由于美方百般阻挠,这个项目至今无法启动。
美国阻止拉美国家开展符合自身利益的对华经贸合作,却无法拿出有实质意义的合作方案作为替代。无论是特朗普政府发起的"美洲增长"倡议,还是拜登政府推出的"美洲经济繁荣伙伴关系倡议",都是美国进行地缘政治博弈的工具,而非源于谋求满足拉美国家的发展诉求。
"美洲增长"倡议推出于2018年,意在推动美方私营部门对拉美基础设施的投资,以此反制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时至今日,美方在这一框架下完成的成果极少见诸报端,比较显著的一项成果是美国企业在萨尔瓦多投资兴建的一座名为"太平洋能源"(EDP)的天然气发电站。项目投资约10亿美元,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向其提供8500万美元贷款。对美方而言,这座电站花费不多,却可以用来宣传"美洲增长"倡议的功效,还可以使萨尔瓦多能源需求从高度依赖石油转向使用更多的液化天然气(美国的主要出口产品)。
在拜登政府成立之后,"美洲增长"倡议被束之高阁,"美洲经济繁荣伙伴关系"取而代之。这是拜登政府为增强美国在西半球影响力推出的最重要措施。它试图依靠这一"伙伴关系"重振西半球经济合作机制。2023年1月,该倡议正式付诸实施。除了美国,11个西半球国家参与其中(巴西和阿根廷没有参与)。相较于"印太经济框架"(IPEF),该倡议缺少市场准入承诺,因为它的大多数成员国已经与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因此,它很难实质性带动美国和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增长,也就难以满足拉美成员国扩大对外出口的迫切需求。
"美洲经济繁荣伙伴关系"的落实还面对严重的资金短缺。按照拜登政府的表述,4家西半球范围的区域开发银行承诺在未来5年筹集500亿美元,用于落实相关计划。这些银行分别是美洲开发银行、拉美开发银行、加勒比开发银行和中美洲一体化银行。但是,它们如何筹集上述资金将留待相关各方完成复杂而漫长的谈判。简言之,美国在推进区域合作计划时没有确定的资金支持。
无论是"美洲增长"倡议,还是"美洲经济繁荣伙伴关系倡议",都有赖于美国企业在拉美扩大投资、推动美方对拉合作。然而,它们的做法与美国政府的期望背向而行。
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正在出售其拉美资产,在该地区实行战略收缩,而中国企业恰恰是这些美方资产的收购者。例如,三峡集团在2016年以1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资杜克能源巴西公司100%股权,从而在巴西一举拥有10座水电站,其总装机容量达到227.4万千瓦。2021年,福特汽车因经营状况不佳而调整南美洲业务,停止在巴西的汽车生产。2023年,比亚迪在巴西收购的工厂正是此前福特留下的巴伊亚州卡马萨里(Camacari)工厂。
美国私营企业对于参与拉美国家建设明显缺乏兴趣。前美国驻墨西哥大使雅各布森(Roberta Jacobson)曾表示:秘鲁和厄瓜多尔这样的拉美国家,尤其是更小的加勒比和中美洲国家,都在向美国政府官员抱怨,美国企业对它们根本不感兴趣。2017年,时任美国驻巴拿马大使约翰·菲利(John Feeley)试图推动美国企业竞标巴拿马运河第四桥项目,包括柏克德工程公司(Bechtel)在内的一众美国企业却提不起兴趣。该项目最终被中国交建和中国港湾组成的联营体拿下。
2016年10月,三峡集团成功收购杜克巴西100%股权,获得包括大萨尔托水电站在内的10座水电站控股权。图为大萨尔托水电站坐落在巴西东南部的巴拉那帕内玛河上,地处圣保罗州大萨尔托市与巴拉那州坎巴拉市交界处。
三、中国的应对选择
中拉贸易的持续增长充分展现了中拉经贸合作的巨大活力。自2012年以来,中国稳居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还长期是巴西、智利、秘鲁、乌拉圭等拉美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按照联合国拉美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ECLAC)的数据,中拉贸易额从2000年的140亿美元迅速攀升至2022年的近5000亿美元;中国已经取代欧盟,成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第二大贸易伙伴,吸收该地区13%的出口产品,提供该地区22%的进口产品。
尽管受到外部力量的干扰,中国和墨西哥的贸易关系仍然具有坚实的合作基础。中国连续多年是墨全球第二大贸易伙伴,墨稳居中国在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2023年,中墨双边贸易再创新高,达到1002亿美元。这是两国贸易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新千年以来,中墨经贸合作的深化为墨方带来巨大的收益。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研究人员(Xuedong Liu和Gerardo Covarrubias)研究了1993年至2020年的中美墨贸易关系,得出如下的结论:来自中国的产品帮助墨西哥提升了出口竞争力。美国希望减少来自中国的进口,更多依靠墨西哥提供低成本产品,但是,墨西哥距离"世界工厂"仍有巨大的实力差距,难以取代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地位。未来,"墨西哥制造"仍然非常依赖中国提供的相关材料和部件。
比亚迪在墨西哥的投资受到干扰,但它在巴西的投资已经开花结果。2023年10月,比亚迪在卡马萨里的新生产基地举行奠基仪式。该基地的总投资预计为6亿美元,预计在2024年底至2025年初投产,汽车年产量将达到15万辆。2024年3月,该公司宣布将把对巴西的投资从此前的6亿美元提升至11亿美元。它希望加快实现本土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深耕巴西市场。
相较于墨西哥,中国车企在巴西有着更为深厚的市场开发基础,能够有效对冲墨西哥市场的风险。早在2014年,奇瑞公司在圣保罗州雅卡雷伊市的工厂就已宣告落成,成为第一家在巴西投资建厂的中国乘用车企业。长城汽车在2022年正式接收原戴姆勒集团旗下的巴西伊拉塞马波利斯工厂。该工厂将于2024年5月1日投入运营。此外,中国金龙客车集团将在巴西设厂生产电动巴士和重型卡车,福田汽车和海格客车也考虑在巴西建厂。
中国在积极扩大对拉美和加勒比的经贸合作的过程中,高度重视优势互补,谋求以合作共建促进其整体发展进程。
针对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滞后的状况,中国积极推动与它们的基础设施合作,帮助多国扩建升级港口、修建桥梁和道路。位于秘鲁的钱凯港项目是中拉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之一,是中国企业在秘鲁投资和建设的第一个大型交通类基础设施项目。2019年,中远海运港口有限公司通过股权交易取得钱凯港控股权。2021年,项目一期工程开建,规划建设4个泊位,年设计总吞吐量为100万个标准集装箱。钱凯港预计将在2024年年底建成,有望成为拉美南太平洋沿岸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中国寻求通过经贸合作助力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发展高附加值产业、促进经济的多元化。中国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建的凤凰工业园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案例。2019年,两国签订中国向特多提供优惠贷款的《框架协议》,相关资金用于实施双方商定的政府间合作项目--凤凰工业园。该项目成为加勒比地区首个"一带一路"落地项目。该工业园位于特多利萨斯角港,由北京建工负责园区的设计和建设。2024年1月10日,工业园正式开园。它是该地区首个实现5G网络覆盖的工业园,为入驻企业铺设了信息化快车道。它与特多的"2016-2030年国家发展战略"相衔接,主要吸引从事高附加值轻工制造业的企业入驻,发展节能生态建材、生物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物流仓储等新兴产业。对特多而言,凤凰工业园有望成为解决经济结构单一的重要抓手;对中特关系而言,该工业园使两国合作实现了从贸易和基础设施建设向产业对接升级的跨越。
中国助力拉美高质量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的理念还体现在对巴西卢拉政府推动本国"再工业化工"战略的积极支持。再工业化是巴西各界长期共同关注的重大议题。卢拉总统在2023年年初就职以来,多次谈及"再工业化",并希望中国成为这一进程的"强大引擎"。2024年1月,卢拉政府发布未来十年工业发展方案,旨在以国家信贷、补贴企业等方式推动"再工业化",重振国家经济。此后,中国积极响应和明确支持卢拉政府的这一重大发展战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访问巴西期间表示,两国应当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同巴西"再工业化"、"加速增长计划"的战略对接,不但做大做强传统领域合作,还要积极开拓新兴合作领域。
对中国而言,助力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发展是中拉经贸合作的应有之意,实现共同发展是双边合作的根本动力。也正因为如此,美国的干预破坏只会带来干扰与破坏,却不可能改变中拉经贸合作蓬勃向上的历史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