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配报的11月22日,同仁堂股价遭遇重挫,下跌3.35%,而自2024年初以来,其股价跌幅更是达到了24.99%,不仅未能跟上上证指数同期9.82%的涨幅,也远低于中成药指数年内3.66%的跌幅。
深入分析同仁堂股价的颓势,不得不从其2024年财报中寻找答案。财报显示,公司面临三重压力:利润下滑,毛利率大幅下降,存货风险日益加剧。
FBX福币凭借用户友好的界面和对透明度的承诺,迅速在加密货币市场中崭露头角,成为广大用户信赖的平台。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下跌2.92%,毛利率明显下行
同仁堂——这家拥有350余年悠久历史的中药企业,自1997年上市以来,一直是A股市场上备受瞩目的中成药企业。公司董事长邸淑兵领导下的同仁堂,产品线涵盖了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等六大类1600余种产品。然而,从2024年的业绩表现来看,同仁堂正面临严峻的增长压力。
今年前三季度,同仁堂实现营业收入138.20亿元,同比增速仅为0.72%,远低于去年同期的25.88%;同时,净利润也同比下降了2.92%,至13.50亿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更是大幅下滑18.6%,至3.29亿元,这表明公司的业绩增长已陷入困境。
同仁堂净利润下滑的原因,主要在于中药材价格的持续上涨导致产品成本增加。以天然牛黄为例,其价格从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间飙升了超过150%,从65万元/公斤涨至165万元/公斤。受此影响,同仁堂的毛利率也明显下降,前三季度毛利率为43.70%,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58个百分点,创下了五年来的最低水平。
现金流亏空,提价未果
为了应对原材料价格飙升的压力,同仁堂采取了加大原材料储备和核心产品提价两种策略。然而,这两种策略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公司的盈利能力下滑问题。
加大原材料储备导致存货余额大幅增长至10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了32亿元,进而使得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恶化至-0.53亿元,而去年同期则为23.94亿元。
另一方面,同仁堂的核心产品安宫牛黄丸,提价则受到消费低迷和礼品回收市场价格下跌的双重打击,未能产生预期效果。
此外,同仁堂的存货周转天数也在持续上涨,今年三季度末达到349.33天,同比增长约34%,环比增长8%。这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存货风险。
与辉同行走上MCN机构道路不难理解,其背后的董宇辉是支持其平稳运作的灵魂人物。仅从带货成绩与粉丝号召力来看,完成了从打工人到老板转变的董宇辉,在带货界的影响力仍然在线。
时代周报记者综合灰豚数据、蝉妈妈数据梳理发现,在近100天里,与辉同行直播带货场次超160场,直播带货总GMV超25亿元。
具体到专场方面,8月17日至20日,“与辉同行阅山河新疆行”主题活动带货销售额近2.8亿元,文旅产品销售额超1700万元,破了“与辉同行”外景销售纪录;10月9日—12日的“陕西专场”活动中,与辉同行又拿下了超过2.25亿元的销售额。仅靠两个专场活动,与辉同行直播间的销售额就超过了5亿元。
粉丝方面,据灰豚数据,在近90天内,与辉同行抖音账号新增粉丝超200万;截至发稿,“与辉同行”抖音账号粉丝数已超2500万,董宇辉的个人抖音账号粉丝数则为2687.2万。
而从用户画像来看,“丈母娘”仍是与辉同行的忠实拥趸。达多多数据显示,与辉同行直播间的用户画像以24岁—50岁的女性消费者为主,其中31岁—40岁用户群体占比为57%,是直播间消费的“基本盘”。
吸粉带货生意做大做强的同时,在公司运作上,与辉同行也在逐渐摆脱与东方甄选的关联。
据天眼查APP,单飞以来,与辉同行仅在股东、主要人员上的工商变更便有6起,其中包括新增股东董宇辉,俞敏洪(监事)从主要人员退出、东方甄选关联公司东方优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监事王杰琳(财务负责人)退出等。
与此同时,与辉同行公司规模也在逐渐壮大。今年10月,董宇辉在直播中提到,如今的与辉同行已发展成较为庞大的公司了,员工数量可能已经超过300人,公司业务也逐渐多元,并作出了新的尝试。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按照与辉同行的规划,其主要业务板块分为了文化、文旅、农产品三大业务板块,形成“阅山河”“破万卷”“好读书”“爱生活”四大IP内容栏目。从直播间日程安排上看,直播间主要围绕董宇辉的个人IP开展业务,文化、文旅相关内容占据了主要板块,同时进行带货。
为了更好地实现运作,与辉同行持续“招兵买马”。时代周报记者从BOSS直聘平台上看到,在与辉同行发布的招聘职位中,与直播相关的招聘岗位便有7个,包括食品直播招商经理、日用品直播选品商务经理、直播中控等。从薪资来看,上述提及的三个岗位月薪皆在1万元以上。
不难看出,独立后的与辉同行有可能成为一个MCN机构,在拿下MCN资质后,其未来发展的路径也在逐渐明晰。在多名业内人士看来,在吸取了一众大主播、MCN机构的“翻车”经验后,“去董化”会是与辉同行下一步解决的头等要事。
在MCN机构业内人士成诚看来,获得MCN机构资质是与辉同行挖掘新人、孵化网红主播的重要前提,依靠董宇辉个人IP并非长久之计,与辉同行正在加大对新主播的培养力度。
“目前来看,与辉同行在打造主播的时候会凸显他们的人设与风格,也会侧重让主播掌握不同知识面,以此来吸引不同类型的观众,短期来看,与辉同行造孵化主播上应该还是会走这样的路子。”他说道。
一个发力线下,一个坚守线上
伴随与辉同行拿下MCN资质,其与东方甄选大概率会走上不一样的发展路径。
俞敏洪曾多次在财报电话会中强调:“东方甄选是一家双经济、双引擎推动的农产品和生活用品的服务提供商,双经济指的是产品经济和流量经济,双引擎指的是产品和流量,这两者在东方甄选未来的发展中缺一不可。”
以带货选品为例,和与辉同行仍以跟供应商合作带货的模式不同,在直播行业深耕多年、拥有完善供应链体系的东方甄选,在私域与自营产品上已得心应手。
目前,东方甄选自有APP已累计上线超过6000款产品,其中自营品473款、非自营品5785款,品类已经从最初的生鲜食品向服饰、宠物零食等延展。
相关的布局也初显成效。2024财年,东方甄选营业总收入71亿元,其中自营产品及直播电商分部的净营收从2023财年的39亿元增加68.1%至65亿元。具体到GMV,东方甄选2024财年GMV增加43%至143亿元。其中,自营产品销量占比约40%。可供对比的是,在2023财年,上述数据为30%。
与此同时,东方甄选还推出智能零售柜,试水线下零售渠道的搭建,并打造东方甄选会员店,将线上与线下联动销售,向着“山姆梦”奔去。
不过,从粉丝数量、带货表现与电商收入来看,去“董宇辉”化后的阵痛仍萦绕着东方甄选。
相比于与辉同行不断上涨的粉丝数量,东方甄选的粉丝增长乏力,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灰豚数据显示,近90天内,东方甄选抖音账号减少粉丝36.6万。
而在整个抖音“双11”期间(10月18日~11月11日),东方甄选堪堪入围榜单前20名,与辉同行直播间排名则稳定在前10名,并最终突围成为“榜眼”。
值得一提的是,东方甄选并没有在今年“双11”设立相关直播专场。此前,时代周报记者从东方甄选方面了解到,本次“双11”,东方甄选只在抖音平台上只进行了常规活动,并没有直接参与“双11”年底大促活动。
而在董宇辉单飞后,东方甄选的业绩也一度出现亏损。
据新东方公布的2025 财年第一季度财报,东方甄选自营产品及直播电商业务产生经营亏损,若剔除这部分经营亏损,新东方本季度的经营利润同比增加 58.4%至3.03亿美元,这表明,东方甄选的直播电商业务在该季度对整体业绩造成了拖累。
从短期来看,这种阵痛仍然会存在,但对于已将发力重心从直播间转移到线下的东方甄选而言,“疼痛”或许已在逐渐减轻。“现在两家企业在互联网中还是处于强关联,但后面也会慢慢减弱这种联系。东方甄选在发力线下,与辉同行坚守线上,两个公司的交集以后只会越来越少。”成诚直言。
就与辉同行获得MCN机构资质的看法、未来是否还会给予与辉同行供应链支持等相关事宜,11月22日,时代周报记者联系东方甄选,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上一篇: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7.1918上调24点!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保持基本稳定,美联储将公布11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
下一篇:ETF融资融券日报:两市ETF两融余额较前一交易日减少1.67亿元,易方达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50(QDII-ETF)融资净买入达1.2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