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强2月1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会议指出了外资企业的重要性,并提出要拿出更多务实管用举措稳存量、扩增量。稳外资的话题再度引发社会关注。
南都记者注意到,我国吸引外资的情况发生一些变化。根据官方数据,2024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9080家,同比增长9.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262.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7.1 %。数据的“一增”与“一降”引发广泛讨论,有自媒体据此大肆炒作“外资大规模撤离中国”。
数据背后的事实究竟是怎样的?
外资持续投资东北。在华晨宝马里达工厂拍摄的BMW i3汽车。 新华社发
新设外资企业数量上升,但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何下降?
对此,人民日报评论道,产业投资是面向长期的理性经济行为,受中长期多重因素影响,数据上下波动是符合经济学规律的。时代在发展,中国市场已今非昔比,中国与外资的相对关系也有了新变化。这些年,一些没有跟上中国市场变化的外资撤出了,更多技术含量高的外资进来了。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结构在发生变化,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一些传统产业正在去产能或转型升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环保装备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
因此,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有些低端产业的企业转走了。比如:国内劳动力、土地成本上升,一些成本敏感型、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根据发展战略和各国比较优势,在全球范围调整布局、转移产能,缩减在华投资规模或产能;我国本土企业技术水平和产能提升,一些外资企业由于竞争优势弱化,选择逐步退出中国市场;一些外资企业顺应国内产业升级的趋势,积极调整在华投资布局,有的陆续关闭或者转移了手机、电脑、家电的生产线。
同时,又有许多高端外资走了进来。这体现在商务部公布的这份数据,2024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962.9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的11.7%。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专业技术服务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98.7%、40.8%和21.9%。
中国新旧动能转换需要时间,外资结构的调整也需要时间。低端外资撤离和高端外资走入的速度如何?尚无数据可查,但可以明确的是,众多外资企业的共同心声是“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
一位外企的工作人员对南都记者说:“其实我们对中国市场是看好的,中国市场需求大、规模大。”
美国GE公司在进博会展台展出的一台大型医疗设备。 新华社发
如何稳外资?政策稳定性成外资企业的担忧
对于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下降,网络上还有一种声音:“中国不需要外资了。”
对此,2月10日召开的国常会已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会议指出,外资企业在吸纳就业、稳定出口、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要拿出更多务实管用举措稳存量、扩增量。
同时,央媒也评论道,现在,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从资本紧缺转向资本富余,从注重引进外资转向“引进来”“走出去”并重。显然,资本富余和“走出去”并不意味着中国不需要外资了。加快构建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外资仍是关键枢纽。
具体如何稳外资?先要看看外资看重什么。
高观投资创始人罗兰士曾在一场新书发布会上表示,中国近期出台了一揽子的增量政策,这非常好,外国投资者更希望看到这些政策真正落地。
一位外企的工作人员对南都记者表示,如果要说担心的,就是比较担心政策的变化。
基于当前的大背景,多位专家呼吁吸引外资需要创新思维,解决外资企业面临的制度问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曾公开谈到,中国在政府和市场关系中仍有调整空间。目前的监管趋势可能过度强化,需要一轮“放松监管”或“去监管化”的导向。制度型开放应与国际规则、标准、规制、管理相通相容,通过国际监管协调寻求合理的监管标准和水平。
屠新泉还强调,中国需要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保护、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和金融等领域进行制度型开放。他特别提到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服务业领域,以及政府采购或公共采购领域的问题。
据央视截图
国常会: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南都记者注意到,此次国常会关于稳外资的内容和公众、专家的呼吁是一致的。会议指出,要有序扩大自主开放,深化相关领域开放试点,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要求,优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范围。
要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加大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支持力度,鼓励外资在华开展股权投资,优化外资并购规则和并购交易程序。
要在政府采购等工作中做到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拓宽外资企业融资渠道,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要做好外资项目服务保障,在入出境、停居留等方面为外企人员往来提供更多便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综合研究室主任赵福军对媒体表示,在全球跨国投资低迷、国际引资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我国吸引外资面临较为严峻复杂的形势,会议对稳外资做出进一步部署,审议通过稳外资行动方案,释放出多措并举稳外资的明确信号。
采写:南都记者杨文君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