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汉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邦科技”)科创板IPO有了新动态,2月10日,公司披露第二轮审核问询函回复。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与公司申报IPO时提交的招股书相比,汉邦科技最新招股书中募资额大幅缩水,其中约2.91亿元的补流项目被取消。另外,汉邦科技还存在研发费用率低于同行均值,且主营业务毛利率变动趋势与同行业可比公司不一致等问题。
取消2.91亿元补流项目
上交所官网显示,汉邦科技科创板IPO于2023年12月29日获受理,2024年1月26日进入问询阶段。今年2月10日,汉邦科技披露第二轮审核问询函回复。
据了解,汉邦科技是一家以色谱技术为核心,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为制药、生命科学等领域提供专业的分离纯化装备、耗材、应用技术服务及相关的技术解决方案。
此次冲击上市,汉邦科技拟募集资金约5.98亿元,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拟投资于年产1000台液相色谱系列分离装备生产项目、色谱分离装备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年产2000台(套)实验室色谱分离纯化仪器生产项目。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与申报IPO时提交的招股书相比,汉邦科技最新招股书中募资额大幅缩水,由9.8亿元缩减至约5.98亿元,其中取消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约2.91亿元,用于色谱分离装备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的募集资金也由约2.71亿元缩减至约1.81亿元。
针对募资缩减的原因,汉邦科技方面未正面回应,不过公司表示,公司募投项目均围绕公司主营业务开展,有利于公司进一步丰富产品类别、扩大生产和经营规模,提升研发实力。
研发费用率低于同行均值
作为冲击科创板上市的企业,IPO公司的研发投入常常受到监管重点关注。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汉邦科技研发费用率持续低于同行。
招股书显示,2021—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汉邦科技研发费用分别为2204.12万元、2899.26万元、3718万元、2204.24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6.88%、6.02%、6.01%、6.7%。同期,同行业上市公司研发费用率平均值分别为10.1%、9.89%、10.45%、11.77%,整体呈走高态势。
不难看出,汉邦科技年度研发费用率整体有所下降,且持续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值。对此,汉邦科技方面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2021—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公司的研发费用金额持续增长,但收入规模增幅较大,从而使得研发费用率有所下降。未来,公司将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情况,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为公司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技术创新机制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在汉邦科技提及的收入方面,财务数据显示,2021—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3.21亿元、4.82亿元、6.19亿元、3.29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486.17万元、3855.96万元、5149.75万元、3768.49万元。
报告期内,汉邦科技净利整体走高,与此同时,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也呈现上升态势。招股书显示,2021—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5.94%%、40.47%、41.13%和45.53%。
需要指出的是,为保持与同行业可比公司毛利率的可比性,前述2021—2023年的主营业务毛利率未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汇编(2024)》相关规定调整。同期,可比公司平均毛利率分别为42.48%、39.58%、40.24%、37.66%,呈现整体走低态势,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上升且变动趋势与同行业可比公司不一致的原因受到上交所关注。
对此,汉邦科技方面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与可比公司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产品构成有所差别。公司的毛利率水平上涨,主要原因是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逐渐提高,尤其大分子药物分离纯化设备及部分实验室仪器设备在2021年主要处于开拓市场阶段,毛利率水平较低,随着公司产品技术的成熟和客户认可度的提高,公司的毛利率水平上升;另外,部分产品材料成本降低、公司产能提升及生产效率提高,规模效应使得公司毛利率水平有所提升。
前五大客户频变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报告期内,汉邦科技前五大客户频繁变动。招股书显示,汉邦科技2021年前五大客户中,仅连云港润众制药有限公司及同一控制下公司在2022年前五大客户名单“消失”后又于2023年现身,2022年前五大客户中,也只有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及同一控制下公司现身2023年前五大客户名单。除了上述两家客户之外,汉邦科技2021—2023年的前五大客户均只出现过一次。
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前五大客户频繁变动,可能说明公司的销售策略和客户结构在不断调整。同时,这也可能表明公司的业务不稳定,需要加强客户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工作。此外,频繁的客户变动也可能影响公司的应收账款管理,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对于相关情况,汉邦科技董办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各期前五大客户变动较大,主要原因在于客户采购需求与其产线建设和研发进度密切相关。当客户的产线建设处于规划或初期阶段时,由于生产需求尚未明确,客户通常不会进行采购;在产线建设规划已经成熟,生产计划已确定的阶段,客户的采购需求则会增加。
北京商报记者 冉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