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2月13日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明确,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张琼斯)央行2月13日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关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报告称,中国人民银行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和金融强国建设,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进一步健全货币政策框架。
报告提到,注重平衡好短期和长期、稳增长和防风险、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关系,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增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支持扩大内需、稳定预期、激发活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我国宏观调控思路正在动态优化,向投资与消费并重、并更加注重消费转变。”专家表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助力宏观调控思路转型,更大力度地支持消费,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报告强调,要持续提升消费金融政策质效,加大消费重点领域需求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金融支持力度,指导金融机构完善内部机制,提升对汽车、家电、家居、文旅体育等领域的金融服务能力。
报告明确,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
报告要求,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好把握存量与增量的关系,注重盘活存量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强化央行政策利率引导,加强利率政策执行,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下降。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持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经过多年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多次降准降息后,利率水平也处于历史低位,将持续激发消费、投资需求。”专家表示,当前促进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仍面临一定约束,未来关键是要把握好支持实体经济和维护金融机构自身健康性的平衡,引导银行树立自主理性定价理念,避免过度内卷式竞争导致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
汇率方面,报告提出,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稳定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展望未来,专家表示,我国金融总量有望保持平稳增长。其中,在各项增量政策的带动下,今年1月份金融数据有望在去年较高基数下,继续保持较好增长。长期看,随着金融深化和直接融资不断发展,金融脱媒导致广义货币、信贷等金融总量指标的可测性、可控性,以及与实体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持续下降,短期内金融总量还会较为平稳,继续对实体经济保持稳固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