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太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力科技”)创业板IPO闯进“注册关”。深交所官网显示,2月12日,太力科技创业板IPO提交注册。冲击A股背后,太力科技有着较强的业绩底气,公司报告期内净利不断走高。不过,IPO前,太力科技曾经历多年亏损,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报告期内,太力科技销售费用率均在30%以上,远高于同行均值。此外,公司控制权集中,实控人直接及间接合计控制公司超八成的表决权。
闯进“注册关”
太力科技创业板IPO于2022年12月27日获受理,2023年1月20日进入问询阶段,2023年8月11日上会获通过。过会一年半后,公司IPO于2025年2月12日提交注册。
据了解,太力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新材料研发和真空技术产业化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为真空收纳、壁挂置物、气调保鲜、户外装备、安全防护等多品类家居收纳用品及相关功能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此次冲击上市,太力科技拟募集资金约5.42亿元,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太力武汉生产及物流中心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信息系统升级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财务数据显示,2021—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太力科技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6.23亿元、6.38亿元、8.35亿元、5.44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4358.38万元、5883.55万元、8495.77万元、5177.21万元。
报告期内,太力科技净利大幅增长。需要注意的是,公司净利曾于2013—2018年持续亏损,自2019年起盈利。财务数据显示,2013—2018年,太力科技实现净利润分别约为-486.74万元、-5390.92万元、-2486.14万元、-979.91万元、-435.65万元、-1023.19万元。深交所也关注到相关情况,要求公司说明相关背景及原因。
太力科技在问询回复中提到,2013—2018年,行业竞争激烈,公司尚未形成品牌优势,毛利率较低。同时,销售渠道以传统为主,销售规模较小。另外,生产成本及期间费用高企。在产品研发方面,公司2015年以来持续加强研发人员的培养,逐步建立了一支专职研发人员队伍,对研发人员的薪酬投入逐步上涨;2014年以来公司持续增加对各销售渠道的投入等。因此,前期人才及资产投入增加进一步挤压了公司的利润空间。公司2019年开始盈利主要是由于公司推出差异化产品、市场拓展成效显著、品牌影响力提升、自动化生产降本增效导致盈利能力大幅度提升。
销售费用率远超同行
招股书中,太力科技不断攀升的销售费用以及高销售费用率颇为显眼。
数据显示,2021—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太力科技销售费用不断增加,分别约为1.88亿元、1.96亿元、2.8亿元、1.97亿元。与此同时,太力科技销售费用率也远高于同行均值,报告期内,太力科技销售费用率分别约为30.2%、30.7%、33.55%、36.31%;同期,同行业可比公司销售费用率平均值分别为6.62%、5.89%、6.63%、6.1%。
太力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主要原因是同行业可比公司销售模式与公司有所差异,公司线上销售模式产生推广费用较高。
世界院士专家联合会执行秘书长吴高斌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IPO公司销售费用率远高于同行,可能是因为公司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不得不投入更多的销售费用,或者公司可能采用了较为激进的营销策略,导致销售费用较高等。不过,如果公司的销售费用率长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无法转化为相应的业绩增长,那么这种高销售费用率可能不合理。
另外,太力科技的综合毛利率也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太力科技综合毛利率分别为54.19%、55.92%、59.36%、59.17%;同期,同行业可比公司综合毛利率平均值分别为21.48%、22.6%、23.94%、22.96%。
不难看出,太力科技综合毛利率远高于同行均值,背后原因也遭到深交所追问。深交所要求公司结合产品销售渠道、细分产品定位等,进一步说明公司报告期内毛利率明显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原因。
对此,太力科技表示,近年来,公司紧跟电子商务发展潮流,在多个主流平台搭建了完善的线上销售体系。在线上直销模式下,公司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减少让渡经销商的利润,但通常会产生更多的电商费用、物流费用、专业网络营销人员职工薪酬等销售费用,具有高毛利率高费用率的特点。产品定位方面,家居塑料用品类别多而细,且主要面向大众家庭,产品定位直接受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公司以自有品牌销售为主,产品定位中高端,公司品牌知名度、影响力相对较高,有助于公司获得更高的品牌溢价,因此具有较高的毛利率。
实控人手握超八成控制权
闯关A股背后,太力科技实控人石正兵直接及间接合计控制公司超八成表决权。
招股书显示,本次发行前,石正兵直接持有太力科技73.92%股份,通过中山市新正股权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中山市魏力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间接控制8.39%表决权,合计控制公司82.31%表决权,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资料显示,石正兵,中国国籍,1970年出生,无境外永久居留权,研究生学历。
太力科技在招股书中提示,如果公司实际控制人利用其控制地位,通过行使表决权等方式对公司的各种经营决策进行不当控制,侵害中小股东利益,则公司仍存在实际控制人不当控制的风险。
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告诉北京商报记者,IPO公司实控人合计控制公司超八成表决权的话,比例较高。从积极方面看,高度集中的控制权有助于实控人高效决策。然而,背后也隐含诸多风险。首先是决策风险,实控人权力过大可能导致决策缺乏充分的制衡和监督,一旦实控人判断失误,可能做出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的决策,且难以得到有效纠正。其次,公司治理结构可能失衡,其他股东难以对实控人形成有效约束,影响公司治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降低投资者信心。
另外,太力科技核心人员情况也遭到深交所重点关注。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太力科技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存在一定变化,其中,2021年5月11日,公司召开第一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聘任陈世伟担任董事会秘书;2021年6月9日召开第一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同意陈世伟辞去董事会秘书职务,聘任聂琴担任公司董事会秘书、财务副总监。
曾任董事会秘书的陈世伟迅速离任,深交所要求公司说明其任职后短期内离任的原因,以及最近两年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等核心人员是否发生重大变化等。
太力科技表示,陈世伟为财务专业背景,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财务工作。2020年10月,因公司谋划资本市场发展新聘任具有相关经验的王竑担任财务总监。陈世伟因此调任公司董事会秘书职务,并在公司股改后继续担任董事会秘书职务。陈世伟因个人财务背景和长期从事财务工作的原因,仍希望专注从事财务工作,因而在2021年5月底向公司提出辞去董事会秘书职务的请求。公司统筹考虑资本市场发展以及业务管理需要,同意陈世伟辞任董事会秘书,重新任命陈世伟为财务总监助理兼中山简居财务负责人。其离任对公司未产生重大不利影响。此外,最近两年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等核心人员未发生重大变化。
针对相关情况,北京商报记者向太力科技方面发去采访函进行采访,但截至记者发稿,未收到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 冉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