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急问为什么小米可以造电动车,而苹果却不能?
创始人
2025-03-04 03:11:13
0

文 观察者网心智观察所

《纽约时报》近日发表了一篇报道,讨论为什么中国的电子产品公司可以制造电动汽车,而苹果却不能。文章指出,中国电子产品巨头小米在短短三年内成功推出了首款电动汽车SU7,而科技巨头苹果在探索十年后却于2024年宣布放弃造车计划。

《纽约时报》通过采访找了一些原因,比如一位专家的分析是“小米生产各种电子产品,从机器人吸尘器到空调,小米真的开始渗透到你的家里,一切都是相互关联的,这是其他公司做不到的。”另一位专家的分析是小米对中国消费者的偏好有深入的了解:“品牌的实力让小米领先于很多竞争对手,买家可以去小米的应用商店购买配件,例如模拟仪表板时钟和一排连接到触摸屏面板的物理开关。它不仅仅是一种消费产品,也是一种情感产品。”

以此来看,《纽约时报》的这篇报道可谓肤浅,完全没有对小米的成功和苹果的失败,做出真正有价值的反思。小米和苹果的这一鲜明的对比,不仅凸显了两家公司在电动汽车领域的不同命运,也折射出中国在全球电动汽车产业中的独特优势。

中国企业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快速崛起,离不开其在供应链、技术创新和战略合作上的优势。小米和华为作为代表,展示了不同的成功路径。

小米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从电子产品公司到电动汽车制造商的转型,关键在于其充分利用了中国成熟的电动汽车供应链。中国拥有全球领先的电池和电机制造商,如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这为小米提供了高质量、低成本的核心零部件支持。此外,小米通过与北京汽车集团的战略合作,迅速获得了生产许可和现成的工厂,极大地缩短了从研发到量产的时间。小米SU7的成功还得益于其在智能手机领域的技术积累,将智能技术应用于电动汽车,打造出先进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系统,结合出色的性价比,迅速赢得了市场青睐。

华为则在电动汽车领域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华为明确表示“不造车”,而是专注于通过技术赋能车企,提供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凭借其在5G、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华为推出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核心技术,并与多家车企如赛力斯、奇瑞等合作,共同打造智能电动汽车。这种策略类似于其在5G领域的成功模式,通过技术创新和合作共赢,华为迅速在电动汽车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与车企的合作不仅加速了产品的智能化进程,也为其在全球市场中树立了技术领导者的形象。

小米和华为的成功具有一定共性。它们都受益于中国政府的强力政策支持,包括购车补贴、税收优惠和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电动汽车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此外,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上持续投入,特别是在智能驾驶和电池技术等领域,逐渐掌握了核心竞争力。中国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也为企业提供了强大的后盾,使其能够在全球市场中快速响应需求,降低生产成本。

与小米和华为的成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苹果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探索以失败告终。尽管投入了大量资源,苹果的造车计划却未能开花结果,其原因值得深思。

苹果缺乏汽车制造的经验。汽车制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与消费电子生产有着本质区别。苹果在汽车供应链和生产体系的建立上遇到了巨大挑战,难以从零开始构建这一切,导致时间和成本上的巨大压力。

品牌定位与市场脱节也是一个问题。苹果一贯以高端品牌形象示人,其产品定价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然而,电动汽车市场近年来竞争激烈,价格战成为常态,苹果的高端定位难以适应当下的市场环境,尤其是在与特斯拉、比亚迪等对手的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

但恐怕上述这些原因还不是问题的关键,苹果面临的技术瓶颈,才是不容回避的最主要原因。自动驾驶被视为电动汽车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但苹果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突破远落后于特斯拉等行业领跑者,使其在关键竞争点上失去了优势。

苹果的自动驾驶测试车曾在加州遭遇多次技术故障,甚至出现安全隐患,这表明其技术成熟度远未达到商用标准。与此同时,行业领跑者如特斯拉通过多年的道路数据积累和算法迭代,已建立显著优势,而苹果在数据积累和长时间道路测试方面的短板,使其难以在短时间内迎头赶上。这些技术难题直接拖累了项目的整体进度。

苹果在造车项目上投入了数十亿美元,然而研发投入的回报却未能匹配其雄心,这与资源分配的低效和战略方向的摇摆密切相关。过去十年,苹果的造车计划经历了多次调整:最初目标是打造一款完整的电动汽车,后来转向专注于自动驾驶系统,再到考虑与传统车企合作。这种战略不确定性导致研发资源被分散,无法集中攻克核心技术难题。

汽车制造与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在技术要求和生产流程上截然不同。例如,汽车对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远超消费电子,涉及复杂的工程设计、碰撞测试和耐久性验证,而苹果在这方面的技术储备几乎为零。此外,汽车产业的研发和生产周期通常长达数年,与苹果擅长的快速迭代和市场响应模式格格不入。

诚然,中国政府对电动汽车产业的强力支持,从购车补贴到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对企业来说,技术创新才是核心驱动力。小米和华为的成功证明,跨界技术整合和智能化创新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企业需要在核心技术上持续投入,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中国企业在智能技术和电池技术上的创新,使其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优势地位。

供应链整合能力决定了企业的成败。汽车制造需要庞大的供应链体系支持,相比小米这样的中国厂商,苹果在汽车方面整合全球供应商、确保零部件稳定供应方面的能力经不起考验。中国成熟的供应链体系为企业提供了强大的后盾,使其能够在全球市场中快速响应需求,降低生产成本。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全球影响力在不断提升。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出口量已占全球的30%以上,显示出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国内的激烈竞争促使许多中国汽车制造商向全球汽车市场推出价格实惠的电动汽车。去年,比亚迪在全球售出了400多万辆新车。难怪中国乘用车协会秘书长崔东树说,小米汽车在中国以外的道路上行驶只是时间问题。

相关内容

3名嫌犯照片公布!中国籍“...
4月19日,菲律宾国家警察确认三名涉嫌绑架谋杀“钢铁大王”郭从愿的...
2025-04-20 13:20:30
IPO研究丨锌精矿市场面临...
瑞财经 吴文婷4月17日,西藏智汇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汇...
2025-04-20 10:54:47
原创 ...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风起云涌的浪潮中,赛力斯集团曾以惊人的速度实现了从...
2025-04-20 10:36:34
ETF市场规模首破4万亿 ...
ETF市场规模站上4万亿元关口之际,月内ETF基金的资金净流入额也...
2025-04-20 10:18:58
一个特殊IPO敲钟:市值超...
原“中国私募股权投资” 每日分享PE/VC行业权威新闻资讯 ...
2025-04-20 09:18:45
ETF早盘收盘:新经济ET...
Choice数据显示,3月31日,ETF早盘收盘涨跌不一,新经济E...
2025-04-20 08:56:33

热门资讯

出伏立秋后反被热晕?网友辣评:... 三伏天这个大魔王终于要挥手告别了,是不是觉得身上的汗珠子都少蹦跶了几下?没错,末伏结束了!也就意味着...
巫溪小伙迎娶高颜值斐济新娘,婚... 近日,以"巫溪文峰小伙迎娶斐济高颜值新娘"为内容的视频受到网友关注。8月27日,发布视频的婚礼化妆师...
原创 马... 据报道,在2025年这个看似平常却又暗流涌动的年份,美国政坛与情报界掀起了层层波澜,而这一切,都与特...
二孩夫妻又生四胞胎,孩子父亲:... 8月23日,已有二孩的产妇李女士在深圳成功诞下四胞胎,从原本温馨的四口之家,瞬间扩容为热闹非凡的八口...
西方企业被“打”疼了:中国不会... 【文/观察者网 张菁娟】英国《金融时报》26日报道,中国对关键半导体材料的出口管制正在冲击供应链,并...
江南新材IPO定价10.54元... 日前,江西江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江南新材”)披露了发行公告,确定主板上市发行价10...
俄军开始轮番轰炸!大规模袭击乌... 据CCTV国际时讯微博,乌克兰总理什梅加尔称,8月26日,乌克兰15个地区遭俄军大规模袭击。什梅加尔...
太原的春——蒙山 太原的春——... 太原的春——蒙山。原标题:太原的春——蒙山编辑:武剑责编:胡苏 肖玲审核:袁享林 ...
多地教育局下发通知,推迟中小学... 连日高温天气影响着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正常学习生活,甚至有部分地区达到41℃以上的气温。在这种高温天气下...
四川宜宾竟看到了“美人鱼”,传... 在四川宜宾的这片清澈水域,有人眼见美人鱼现身,究竟是传说中的神秘生物,还是一场虚构的幻影?让我们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