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如何配合打好“组合拳” | 丁菊红
创始人
2025-03-24 16:38:44
0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今年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定位延续了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更加突出积极有为,不仅强化宏观政策的民生导向,而且要打好政策“组合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手段,也是宏观总需求管理的标准政策工具,对经济具有逆周期调节作用。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也还不稳固,此时,要不断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尤其是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互配合,根据形势变化动态调整政策,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提升宏观政策的实施效能,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

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支,比如税收、国债和公共投资等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项重要宏观调控手段。积极的财政政策体现出政策的综合性,强调积极的主动作为与精准调控相结合,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工具。

在财政政策上,加大逆周期的调节力度,提振预期和信心,确保其持续用力、更加给力,为稳定经济增长发挥更大作用。一方面增加财政支出的规模和速度,从而直接增加总需求。首先就是提高赤字率,即财政赤字/GDP,这不仅直接反映了财政支出的力度,而且还发挥着信号传递和稳定预期的重要作用。其次是增加政府债务。今年明确提出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9万亿元,强度明显加大,包括增加特别国债的发行使用及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使用。此外,加快财政支出进度也是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的体现。同样的资金越早花,越快形成实际支出,政策效果也越好,可以更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增强市场信心。

另一方面,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即,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这既能强化宏观经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也能更有力保障民生,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及服务于民生。对一些硬性公共品领域,如传统基础设施领域,及产能过剩的行业等不过度投资,进而转向软性公共服务,尤其是民生领域,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注重补贴居民的养老、医疗、教育和生育等公共消费领域,继续加大对特定群体的补助和支持,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同时,财政支出结构中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提高研发支出比重,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数字化转型,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明确释放流动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一方面,从总量功能上看,要保持货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稳定市场预期。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是物价稳定,当前我国物价处于低位运行,货币政策应更多盯住实际利率,即名义利率减去物价指数,而物价指数的持续下行将会引发实际利率的上升,要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另一方面,从结构功能上看,货币政策要精准支持特定和重点领域,突出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及信贷结构等,更加精准调控,引导资金流向科技创新、“两重”和“两新”等领域。

二是货币政策将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尽管2024年央行降息幅度已为过去五年之最,但降准仍有空间。货币政策是真正意义上的适度宽松,既不会大幅度调整,也不会按兵不动,而是择机降低利率,进而释放更多流动性。同时,更好地配合财政政策中提及的各项政府债券发行,维护市场流动性稳定及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体现更强的政策导向性,以进一步扩大内需,释放消费和投资潜力。

三是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2025年我国货币政策显然被赋予更多金融稳定的要求,在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基础上,健全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在稳楼市股市、化解风险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相机支持作用。同时,进一步动态优化和完善创新一些金融工具,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中枢平稳运行。这些均表明货币政策将在保持连续性的同时,更注重精准施策与传导实效,以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

相互配合、协同发力

打好政策的“组合拳”,尤其在宏观调控上,要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和民生需求,适时优化,积极有效应对。这不仅基于此前宏观调控的成功经验,更是对目前国内外形势的科学部署。

首先,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透明度,加强市场沟通,形成稳定预期。财政政策虽是中央宏观政策,也应强化与市场的沟通,引导形成合理预期,并明确一些量化指标,更加清晰化。

其次,在目前物价水平较低迷的情况下,财政政策相比货币政策在实现总需求的扩张上更为有效,这时货币政策应更多地配合财政政策。促进物价合理回升是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虽然很多银行拥有充足的流动性,但缺乏信贷需求,降息效果会被削弱,甚至可能造成“流动性陷阱”,而财政政策则能发挥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的作用,提高宏观流动性,两种政策间的协调配合也需要加强部门间的紧密沟通,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性‌。

再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出台的速度和力度方面也有所转向,不仅政策取向要一致,讲求时机和力度,而且各项工作能早则早、抓紧抓实,保证足够力度,防止“合成谬误”。

最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与中长期经济体制改革需协同推进。有些财政或货币政策仅是短期应对措施,根据宏观经济走势要及时调整,并逐渐稳定下来,以期形成规则预期,尽量减少短期政策的负面作用。

(作者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教授)

相关内容

比特币(BTC)有望在 2...
4 月 19 日,据 CoinDesk 报道,21Shares 最...
2025-04-19 22:20:17
华夏基金举行ETF全民投资...
4月19日下午,ETF投资领军者华夏基金联合雪球在北京举行ETF全...
2025-04-19 21:59:10
央企共赢ETF、现金流ET...
A股三大指数今日集体上涨,截至收盘,沪指涨1.58%,深成指涨0....
2025-04-19 21:58:43
Analyse-it Me...
医学实验室和诊断领域,确保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任务...
2025-04-19 21:58:08
女子进入自家地窖取红薯时,...
4月17日 一回想起4月4日的经历 新邵县村石镇十字村石锦绣(化名...
2025-04-19 21:56:20
“200%支持下架美国货”...
中国日报4月19日电 近日,加拿大多个省份已将美国制造的部分产品下...
2025-04-19 20:18:59

热门资讯

出伏立秋后反被热晕?网友辣评:... 三伏天这个大魔王终于要挥手告别了,是不是觉得身上的汗珠子都少蹦跶了几下?没错,末伏结束了!也就意味着...
巫溪小伙迎娶高颜值斐济新娘,婚... 近日,以"巫溪文峰小伙迎娶斐济高颜值新娘"为内容的视频受到网友关注。8月27日,发布视频的婚礼化妆师...
原创 马... 据报道,在2025年这个看似平常却又暗流涌动的年份,美国政坛与情报界掀起了层层波澜,而这一切,都与特...
二孩夫妻又生四胞胎,孩子父亲:... 8月23日,已有二孩的产妇李女士在深圳成功诞下四胞胎,从原本温馨的四口之家,瞬间扩容为热闹非凡的八口...
西方企业被“打”疼了:中国不会... 【文/观察者网 张菁娟】英国《金融时报》26日报道,中国对关键半导体材料的出口管制正在冲击供应链,并...
俄军开始轮番轰炸!大规模袭击乌... 据CCTV国际时讯微博,乌克兰总理什梅加尔称,8月26日,乌克兰15个地区遭俄军大规模袭击。什梅加尔...
江南新材IPO定价10.54元... 日前,江西江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江南新材”)披露了发行公告,确定主板上市发行价10...
太原的春——蒙山 太原的春——... 太原的春——蒙山。原标题:太原的春——蒙山编辑:武剑责编:胡苏 肖玲审核:袁享林 ...
多地教育局下发通知,推迟中小学... 连日高温天气影响着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正常学习生活,甚至有部分地区达到41℃以上的气温。在这种高温天气下...
四川宜宾竟看到了“美人鱼”,传... 在四川宜宾的这片清澈水域,有人眼见美人鱼现身,究竟是传说中的神秘生物,还是一场虚构的幻影?让我们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