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大象君
来源 | 大象IPO
随着“零糖”饮料成为消费新趋势,代糖赛道迎来IPO机遇。据了解,近期,新琪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递交港股招股书。
新琪安是一家食品级甘氨酸及三氯蔗糖生产商。代糖又称甜味剂,三氯蔗糖,作为人工甜味剂,甜度是蔗糖的600倍,且具有零热量、稳定性高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行业。
与国内其他代糖供应商不同,新琪安专注于拓展海外市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其85%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作为中国五大食品级甘氨酸生产商之一,以及中国五大三氯蔗糖生产商之一,新琪安是唯一一家在海外拥有生产工厂的中国企业。
江西走出的家族企业
新琪安公司成立于2006年,其业务历史可追溯至2003年12月,当时控股股东王小强创立了江西安晟,专注于甘氨酸的生产和销售。随后在2006年9月,王小强与新琪安实业(由王小强及其配偶丁丹共同控制)联合成立了新琪安公司,致力于三氯蔗糖的生产和销售。到了2008年7月,江西安晟正式成为新琪安的全资子公司。
公司主要大客户或包括可口可乐、雀巢、亿滋、高露洁等全球消费品牌。
根据报告,2023年在销量和销售收入方面,新琪安在全球食品级甘氨酸制造行业中位居榜首,市场份额分别达到了约5.1%和3.1%;同时,新琪安也是全球五大三氯蔗糖生产商之一,其市场份额分别约为4.8%和4.5%。
2010年至2017年,陈一元、黄文增、杨海军、国信弘盛、平潭兴杭投资、修能投资、张朝益、黄妍露等外部投资者先后入股新琪安。
值得注意的是,新琪安的家族色彩较为浓厚。港股招股书披露,目前王小强直接持有公司6.9%的股份,王小强及配偶丁丹通过新琪安科技实业持有公司41.1%的股份,丁丹通过聚合兴投资持有公司6.8%的股份。王小强、丁丹、新琪安科技实业、聚合兴投资共同构成控股股东,合计持股54.8%。叠加王小强兄弟的配偶贺庆凤持股3.8%。
行业价格竞争
2022-2024年,新琪安收益分别为7.61亿元、4.47亿元、5.69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1.22亿元、4466.2万元、4340.6万元。
从数据可以看出,公司从2023年开始收益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净利润也随之大幅下降。虽然2024年收益有所回升,达到了5.69亿元,但净利润却进一步微降,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从产品销售结构来看,三氯蔗糖和食品级甘氨酸是公司的主要收益来源。2022-2024年,新琪安科技氯蔗糖销售额分别占总收入49.6%、51.1%及41.8%,食品级甘氨酸则分别占40.6%、40.1%及42.0%,工业级甘氨酸销售额分别占总收益约7.6%、6.1%及11.7%。
业绩波动或与此前的行业产能过剩有关。资料显示,随着2018年无糖饮料兴起,上游代糖企业进入行业爆发期,但2022年至2024年,由于主要生产商的扩张,三氯蔗糖市场供大于求,不少生产商为降低库存愿意以极低价格销售产品。
此外,出于维护市占率的需要,同时为遏制有可能破坏市场平衡的小竞争者涌入,龙头企业2022年引发三氯蔗糖价格竞争。
三氯蔗糖的平均出口市场价格及三氯蔗糖的平均国内市场价格,分别由2022年约38.63万元/吨、37.86万元/吨,大幅下跌至2024年约14.16万元/吨、14.9万元/吨。而新琪安2022年至2024年,三氯蔗糖平均售价分别约为31.17万元/吨、23.68万元/吨、18.48万元/吨。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新琪安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总额分别为4.15亿元、4.29亿元、2.41亿元,在公司主营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62.7%、56.2%、53.9%。
背靠雀巢和可口可乐
尽管国内市场竞争依旧激烈,但得益于出口的强劲推动,全球三氯蔗糖的需求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据预测,全球三氯蔗糖市场将从2023年的20.0千吨增长至2028年的29.1千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7.8%。
据统计,2024年7月,中国三氯蔗糖出口量达1474吨,同比增长2%;前7个月累计出口量已突破1万吨,同比增长4%,这一增速明显优于2021-2023年。中国三氯蔗糖在海外市场表现尤为突出,由于生产壁垒高,全球具备规模生产能力的企业仅8家,国内生产商在其中占据显著优势。
三氯蔗糖作为第五代高倍甜味剂,当前产能集中度较高,国内前四大企业占比高,出口量也在稳步上升,2019-2023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23.2%。
新琪安专注于海外市场,2021-2023年,公司出口国外销售占比持续攀升,分别为75.1%、82.7%、85%。其中,欧洲地区是主要市场,2023年占比达36.5%;北美洲收入占比也从2021年的7.3%提升至2023年的18.4%,而2023年国内收入占比仅为15%。
据了解,雀巢和可口可乐一直稳居公司前两大客户。报告期内,新琪安来自雀巢和可口可乐的收入占比分别为40.5%、39.3%和32.4%。
近年来,新琪安加速国际化布局,在中国、印尼、泰国拥有5家工厂,其中泰国工厂于2024年上半年试产,并计划将三氯蔗糖年产能扩至500吨。同时,公司计划在美、荷、泰、印尼增设销售办事处,以强化全球网络,降低单一市场风险。这一“出海”战略或成为其港股IPO的关键一步。
大型峰会回顾
寻求报道:yangqin6060(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