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新能源企业启动A+H上市,4月15日,头部光伏电池制造商钧达股份(002865.SZ)递交了港股招股书。
4月17日,钧达股份证券部方面向贝壳财经记者证实,公司此次赴港上市的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建设阿曼项目。
招股书以及公司此前公告披露的信息显示,钧达股份计划在阿曼建设光伏电池生产基地,首期5 GW产能投资规模2.8亿美元,预计2026年启动商业生产。
钧达股份为头部光伏电池厂商,生产经营集中于电池这一环节。去年亏损近6亿元。公司计划通过出海建厂获得成本优势,并规避贸易壁垒、扩展新兴市场。
据贝壳财经记者统计,今年以来已有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7家光储企业正式递表港交所,其中3家已在A股上市,另外两家曾申请在A股上市但撤回,转而赴港。
去年亏损近6亿元,赴港上市拟输血阿曼项目
钧达股份此次赴港上市自2024年初启动,2024年5月公司发行境外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获得中国证监会备案。
成立于2008年的钧达股份是头部光伏电池制造商,2024年度公司实现电池产品出货33.74GW,同比增长12.62%;其中N型电池出货30.99GW,占比超过90%。
根据招股书披露,钧达股份此次港股上市所募集资金计划用于海外扩产,将建设一个年产能5 GW的海外光伏电池生产基地,并拟在2026年开始商业生产。钧达股份此前公告以及此次招股书透露的信息均显示,这一海外生产基地将落地阿曼,为公司阿曼项目的第一期工程。
钧达股份去年6月与阿曼投资署签署的投资意向协议显示,公司计划在阿曼投资建设一家拥有10GW产能的TOPCon光伏电池制造厂。该项目的投资金额约为7亿美元,10GW的产能将分为两期建设,每期5GW。后续公告显示,第一期项目的投资规模为2.8亿美元。
海外本土化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以及规避贸易壁垒、扩展新兴市场等利好成为钧达股份投资阿曼项目的决定性因素。公司表示,海外组件产能已初具规模,但受制于光伏电池高技术壁垒及对人才、研发要求较高等因素,海外光伏电池产能较为短缺,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统计,2025年1至2月,中国光伏电池出口13GW,同比增长49%。
在产业链整体降价的冲击下,钧达股份去年出现亏损。2024年实现营收99.52亿元,同比下降46.66%;归母净利润为-5.91亿元。
2025年一季度钧达股份的亏损还在扩大。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8.75亿元,同比下降49.52%;归母净利润为-1.06亿元。
不过公司层面对于今年的市场环境相对乐观。在4月初的分析师会议上,钧达股份称,进入2025年,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市场化产能出清及技术升级迭代,电池环节供需情况相较2024年度迎来改善,光伏电池产品售价持续提升。未来,光伏行业竞争从过去的规模竞争转为以光伏电池为核心的技术竞争时代。
今年已有7家光储企业递表,冲刺港股IPO
据贝壳财经记者统计,今年以来已有7家光储企业赴港上市。
制图/贝壳财经记者 朱玥怡
贝壳财经记者关注到,上述递交港股招股书的7家企业中,3家已在A股上市,另有2家此前申请了A股上市,但均在去年撤回。
头部光伏电池制造商中润光能于2023年5月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期间公司将拟募资金额从40亿元下调至23亿元。2023年12月过会后,中润光能却最终选择在六个月后的2024年6月撤回了发行上市申请。
主要从事储能电池生产制造的双登股份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申请于2023年6月获得受理,公司原计划募资15.7471亿元,其中过半计划投入年产2.5GWh储能锂离子电池制造项目。但公司在经历了两轮问询后于2024年4月撤回了申请。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杰告诉贝壳财经记者,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能够为企业提供全球化资本运作平台。头部企业通过港股上市,可直接吸引全球资本和战略投资者,助力其全球工厂建设和全球市场份额争夺。此外,港股募资可补充外汇储备,满足欧元、美元等投资需求,降低汇率波动风险。
“2024年A股IPO审核趋严、募资速度放缓,促使企业转向港股。”王杰表示,例如正力新能、海辰储能等企业因A股上市遇阻后转战港股,港股相对宽松的审查流程(如无需盈利门槛)和更短的上市周期成为关键优势。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4月13日撰文表示,目前,香港已建立便利已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在港进行双重上市或二次上市的监管框架。针对全球最新变化,已指示香港证监会和港交所做好准备,若于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希望回流,必须让香港成为它们首选的上市地。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朱玥怡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