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墨西哥通道被封,中国制造何处寻找破局点?
创始人
2025-04-22 18:41:23
0

美国关税高压只是谈判筹码,中企全球化布局切勿自乱阵脚。

文:中外管理传媒 王爽

责任编辑:胸怀天下

管理解读:刘百功(“中国造隐形冠军”评选评委、中外管理传媒利润倍增中心学术主任、西南财经大学西部商学院企业赋能增长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4月初,特朗普政府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对等关税”政策。此政策不但延续了先前针对中国的关税战略,还将关税措施无差别地扩展至越南、墨西哥等传统贸易伙伴,甚至连荒无人烟的南极大陆也未能幸免。

这项政策直接导致以往中国企业通过“越南制造”“墨西哥制造”等标签来规避中美关税的做法变得不可行。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中国企业通过向东南亚和墨西哥进行产业转移,平均节省了14.7%的贸易成本。然而,新的关税框架通过对原产地规则的升级和供应链穿透审查,使得标签式产业转移的合规成本大幅增加,从而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

美国对全球实施的“对等关税”,加上各国的反制措施,使得全球经济格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局面。在这种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当绕道东南亚和墨西哥的道路被封锁后,中国企业应采取何种策略?又该如何突破重围,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变局下,练好内功!

中外管理传媒:当前全球供应链呈现“短链化+区域化”双轨特征,在传统转口贸易路径受阻情况下,您认为企业应如何重构供应链网络?重点考量维度应包含哪些关键要素?

刘百功:我先谈谈,对美国推行的“对等关税”政策的一些看法。

特朗普政府的这些举措,本质上是一种谈判手段,属于短期行为。特朗普对各国采取的高压政策,实际上是特朗普试图通过高压手段为自身谋取有利的谈判条件。因此,高压的“对等关税”政策,应是一种短期现象。长期来看,美国虽可能仍会加征关税,但幅度不会如此之大,最终大概率还是会通过谈判来达成一个合理的关税范围。甚至,可能会由下一届美国总统与中国进行对话协商。

若美国当下推行的高压政策只是短期行为,那么企业不应因美国的“对等关税”,打乱自身的全球化布局。我始终认为,企业应当立足中国,面向全球发展。中国人口占全球的17%,工业产值占全球的33%-35%,这决定了企业只有面向全球,才能让产能达到最佳状态。

在面向全球拓展业务时,客户群体是关键的考量维度。企业需要深入了解出口产品所对应的客户特征,明确目标客户究竟是集中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还是分布于中东、中亚等国家,亦或是美洲、非洲地区。最重要的是深入分析当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结构、消费能力与消费意愿。

我有一个理论:生产要素结构决定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决定收入结构,收入结构又决定消费结构。基于此,企业必须认真分析市场,针对不同市场有区别地制定策略。

另外,市场决定供应链。这就引出了第二个关键原则——市场导向原则。企业的供应链需围绕目标市场进行考量,力求实现成本最低、效率最高。若企业的客户集中在东南亚,那么供应链企业就应贴近客户,考虑在东南亚进行布局。

中外管理传媒: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该如何寻找新的市场?

刘百功:在如今的形势下,企业依然可以找到机会。因为在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寻找客户。

企业不能仅仅将目光局限于现有的渠道和市场。虽然美国目前是中国非常重要的出口市场,但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在不断发展,消费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因此,相较于调整供应链结构,更重要的是调整客户结构。

例如,企业可以依据当地的收入结构来分析消费群体特征。当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00美金以内时,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呈现何种特点;达到5000美元时,其消费习惯又会有哪些变化;而当达到12000美元时,又将展现出怎样的特点。实际上,企业可通过分析人均GDP结构,探寻除美国和欧盟之外,未来可能成为企业消费群体的地区。

更为重要的是,全球有80亿人口,美国仅有3.35亿人口,占比极低,不过其当前消费能力较强。因此,企业最为关键的是要明确目标客户所在,甚至能够助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随着这些国家购买力的提升,国际市场便不必过度依赖美国。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不应局限于供应链或“对等关税”等问题,而应着重寻找目标客户,了解他们的需求,并生产契合他们的产品,这才是核心思路。

重视规则,适应规则

中外管理传媒:面对欧美强化原产地规则审查,企业可以通过哪些手段实现合规性突围?

刘百功:从长期来看,企业切不可采用短期投机取巧的手段。若想在全球市场开展业务,就必须遵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策,这一点无可回避。即便短期内通过一些不正当手段规避了审查,从长远看,也极有可能引发严重问题。所以,我们要时刻关注各地政策法规,确保自身经营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例如,欧盟明确规定禁止使用强制性劳工和强制加班,一旦企业存在此类行为,其产品将不被欧盟市场接受。这类规定,企业就必须严格遵守。再以美国市场为例,在“对等关税”政策实施前,若产品在东南亚生产,美国要求当地加工附加值需超过30%,后来这一标准提高至40%。

由此可见,企业需要持续、细致地研究各地政策动态,确保自身经营完全符合当地法律法规。唯有如此,从长远角度出发,企业和产品才能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实现如海尔张瑞敏先生所说的“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进而提升中国品牌的整体效益。

中外管理传媒:在自贸试验区升级、RCEP深化实施等政策红利叠加期,企业如何组合运用自贸协定规则实现关税规避最优化?

刘百功:如果美国持续坚持当前的“对等贸易”,致使全球贸易出现脱钩断链的情况,那么对企业而言,最重要的是思考如何适应这一环境。

国家大概率会从多边贸易或全球一体化转向区域一体化,也可能采用双边贸易谈判的形式,不过这可能会增加谈判的难度与时长。所以,短期内,企业依然要聚焦于做好自身产品,降低成本和费用。从长远来看,我认为国际化进程虽会变得更为复杂,但不会出现严重的倒退趋势。现在的关键问题在于,一旦全球贸易真的脱钩断链,各国在双边贸易谈判以及区域贸易谈判过程中,很可能会延长谈判周期。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多听取诸如会计师事务所、税务规划事务所等专业人士的意见,通过合理搭建架构,实现一定程度的合理避税。实际上,在人工智能技术普及的当下,企业自身的会计人员若具备一定财税知识,借助人工智能,通过公司结构以及股权结构的设计,也能够制定出最佳的关税优化策略,这在当前并非难事。

我们该如何“强筋健骨”?

中外管理传媒:危机中往往蕴含产业升级机遇,当前形势是否倒逼中国企业加速从“成本导向”向“价值创造”转型?

刘百功:首先,成本导向方面,中国许多企业在这一点上仍有不足。以众多中小企业为例,像“八大浪费”(精益生产中的核心概念)这样既有效又简便的成本控制工具,都从未被运用过。我们普智咨询在辅导企业的过程中,常常引入成本管理工具。结果显示,企业一年便能降低5%至10%的成本。这足以说明,过往很多企业在成本导向领域做得并不完善,也不够极致,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价值创造转型方面,第一步便是精准锁定目标用户;第二步,要深入到目标用户的工作场景与生活场景之中;第三步,细致观察在这些场景下,用户想要达成什么目标、需要完成哪些任务以及会产生哪些行为;第四步,深入分析这些目标、任务和行为背后用户的爽点与痛点。同时,还要考量用户的支付意愿,即他们愿意为产品或服务付出多少成本。这一系列了解用户的过程,是价值创造的前提。需要明确的是,价值创造并非创造企业自身认可的价值,也不是单纯的设计价值,而是创造能让客户切实感知到的价值,这一点至关重要。

中外管理传媒: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经贸环境,企业应建立怎样的风险对冲机制?

刘百功:关键在于“强筋健骨”。企业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企业必须确立明确清晰的战略方向。清晰的战略方向如同灯塔,为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中指引前行的道路,确保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有的放矢,不偏离长远发展目标。

其次,要着力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一方面,可以借助传统的组织能力建设手段,涵盖制度的完善、流程的优化、积极向上企业文化的塑造以及资源的合理配置等。完善的制度能规范企业行为,优化的流程可减少内耗,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凝聚员工力量,合理配置资源能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代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人工智能,企业能够优化生产流程、精准预测市场需求、实现智能客服服务等,从而有效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并显著提高客户体验。例如,利用人工智能算法优化供应链管理,能精准把控库存水平,减少库存积压成本,同时确保产品及时供应,提升客户满意度。

再者,创新至关重要。但这种创新并非盲目为之,而是要创造出真正对客户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企业需要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洞察市场趋势,从客户的痛点和爽点出发,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等多种方式,为客户提供独特且实用的价值,以此增强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有效抵御潜在风险。

中外管理传媒:超越当前的关税博弈视角,中国企业需要培育哪些核心能力才能实现真正的全球化竞争力?

刘百功:哪些核心能力对企业的全球化发展至关重要呢?我认为,满足需求是最为核心的一点。而且,不同区域的需求存在显著差异。不妨向海尔等大企业学习,深入市场,切实了解用户需求,进而针对每个区域的消费者,开发出具有针对性的产品、服务或解决方案。这或许是所有中国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而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在为客户创造价值。

此外,企业要以最优成本和最低费用,为全球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这不仅考验企业对成本的把控能力,更体现了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这涉及到市场洞察能力、生产能力、产品研发能力,而更为重要的是全球布局能力。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全球布局方面常常存在问题。比如,全球化方向不明确,听闻东南亚市场好,便一窝蜂地前往。实际上,很多企业只是沿用以往的低价策略来吸引全球消费者。不可否认,这一策略在未来可能仍有一定效果,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中企需要迈向高附加值产品领域。这就要求企业实施“一国一策”,甚至针对不同地区人群的消费能力、消费意愿、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量身定制产品和服务,这无疑是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任务。

相关内容

读懂IPO|新琪安超30%...
来源丨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丨陆烁宜 编辑丨郑琳 为“肥宅快乐水”提...
2025-04-22 22:02:21
美经济学家警告:若对华等高...
【环球网报道】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报道,美国阿波罗全球管理...
2025-04-22 22:00:47
技源集团IPO:九成收入依...
文|创业最前线 经过两年的等待,全球最大的HMB供应商终于提交注...
2025-04-22 21:59:33
智谱启动IPO辅导备案 “...
“当前AI技术发展十分迅猛,大模型领域更是日新月异。”著名经济学家...
2025-04-22 20:51:04
数金数通取得一种安全中立性...
金融界2025年4月2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数金公共服...
2025-04-22 20:46:41
原创 ...
高呼“中国是刺客”的阿根廷总统米莱不跟了,面对美国威胁丝毫不惧,坚...
2025-04-22 20:44:41

热门资讯

出伏立秋后反被热晕?网友辣评:... 三伏天这个大魔王终于要挥手告别了,是不是觉得身上的汗珠子都少蹦跶了几下?没错,末伏结束了!也就意味着...
巫溪小伙迎娶高颜值斐济新娘,婚... 近日,以"巫溪文峰小伙迎娶斐济高颜值新娘"为内容的视频受到网友关注。8月27日,发布视频的婚礼化妆师...
原创 马... 据报道,在2025年这个看似平常却又暗流涌动的年份,美国政坛与情报界掀起了层层波澜,而这一切,都与特...
二孩夫妻又生四胞胎,孩子父亲:... 8月23日,已有二孩的产妇李女士在深圳成功诞下四胞胎,从原本温馨的四口之家,瞬间扩容为热闹非凡的八口...
西方企业被“打”疼了:中国不会... 【文/观察者网 张菁娟】英国《金融时报》26日报道,中国对关键半导体材料的出口管制正在冲击供应链,并...
江南新材IPO定价10.54元... 日前,江西江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江南新材”)披露了发行公告,确定主板上市发行价10...
俄军开始轮番轰炸!大规模袭击乌... 据CCTV国际时讯微博,乌克兰总理什梅加尔称,8月26日,乌克兰15个地区遭俄军大规模袭击。什梅加尔...
四川宜宾竟看到了“美人鱼”,传... 在四川宜宾的这片清澈水域,有人眼见美人鱼现身,究竟是传说中的神秘生物,还是一场虚构的幻影?让我们一起...
太原的春——蒙山 太原的春——... 太原的春——蒙山。原标题:太原的春——蒙山编辑:武剑责编:胡苏 肖玲审核:袁享林 ...
多地教育局下发通知,推迟中小学... 连日高温天气影响着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正常学习生活,甚至有部分地区达到41℃以上的气温。在这种高温天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