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同宇新材料(广东)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同宇新材”)创业板IPO的申请已处于提交注册阶段。
钛媒体APP注意到,在即将叩响资本市场大门的重要节点,公司业绩却出现显著下滑,还疑似遭遇大客户削减订单。财务数据显示,同宇新材几乎所有产品销售单价均大幅下跌,其研发费用率长期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可毛利率却保持高位。
值得注意是的,根据同宇新材的官方描述,第三大股东纪仲林未实际参与公司经营,但是在此前公司与市领导的洽谈会中,纪仲林却稳坐“C位”。
还未上市,业绩持续变脸,还疑似遭受大客户砍单
同宇新材主营业务系电子树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应用于覆铜板生产,产品主要包括MDI改性环氧树脂、DOPO改性环氧树脂、高溴环氧树脂、 BPA型酚醛环氧树脂、含磷酚醛树脂固化剂等系列。
2022年-2024年(下称“报告期”),同宇新材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9284.77万元、88624.95万元、95246.85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64%,出现了负增长。
而比营收更为糟糕的是净利润,报告期内,同宇新材的净利润分别为18800.32万元、16447.93万元、14330.56万元,持续下滑,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69%,这也意味着,同宇新材还未上市,业绩就已变脸。
要说明的是,到了2025年,同宇新材的利润依旧未有改善。据悉,2025年1-3月,同宇新材预计归母净利润为3314.9万元,同比下滑4.4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304.52万元,同比下滑1%。这不禁令人对于公司的成长性产生了极大的担忧。
钛媒体APP注意到,在业绩下滑的同时,同宇新材似乎还遭受了大客户的砍单。报告期内,同宇新材向前五大客户产生的销售收入分别为94752.15万元、67823.41万元、65480.32万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79.43%、76.52%、68.75%,客户高度集中,具体情况如下:
通过上表可见,作为同宇新材的前两大客户的南亚新材、华正新材,其对于同宇新材的采购持续下滑,特别是南亚新材,2024年的订单较2022年几乎少了一倍。
再回到同宇新材的业绩,从上述情形可知,2022年,公司的业绩创下了一个高峰,但对于该业绩的合理性。d原因是2022年同宇新材的主要客户,即南亚新材、华正新材、生益科技,营业收入分别同比下降10.19%、9.23%、11.1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106.19%、91.26%、43.5%。那么,同宇新材在客户业绩大幅下滑的情况下,为何2022年能实现业绩高峰?
产品单价全面大幅下滑,研发费用率低,毛利率依旧高居不下
从产品上看,同宇新材主要拥有MDI改性环氧树脂、高溴环氧树脂、DOPO改性环氧树脂、BPA型酚醛环氧树脂、含磷酚醛树脂固化剂等,具体情况如下: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产品的销售价格具体如下:
可见,同宇新材几乎所有产品的销售单价均在持续下滑。
有意思的是,报告期内,同宇新材的毛利率分别为24.5%、27.91%、25.5%,同行可比公司平均值分别为16.67%、16.67%、23.88%。也就是说,就算同宇新材产品的销售单价大幅下滑,公司的毛利率却依旧高居不下。
更为有意思的是,报告期内,同宇新材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25%、2.17%、2.27%,同行可比公司平均值分别为4.15%、4.06%、5.43%。这就不经令人疑惑,同宇新材在研发费用率始终远低于同行均值,且产品单价大幅下滑的情况下,为何公司的毛利率却还能始终远高于同行均值?
未参与经营的第三大股东,稳坐“C位”
除了业绩之外,同宇新材的股东或许也是公司能否成功上市的关键。据悉,同宇新材成立于2015年,由乾润泰、纪仲林出资设立,其中乾润泰由张驰、苏世国、邓凯华、章星、曾玉(席奎东配偶)出资设立。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出资中,纪仲林认缴出资36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12%,乾润泰认缴出资264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88%。而张驰及苏世国共同以个人资金出资仅1400万元;剩余出资部分1240万元由纪仲林以现金方式以赠与的形式代张驰、苏世国、席奎东、章星、邓凯华出资。这也意味着,纪仲林实际上是同宇新材出资最大的股东。这就不经令人疑惑,1240万元,为何纪仲林就“免费”赠与了?股权是否存在代持?
对此,同宇新材在回复函中表示,纪仲林和张驰是四川大学的校友以及多年的朋友,长期以来一直保持较为友好密切的交往,公司各股东持有发行人股份权属清晰,不存在委托持股或其他利益安排,认定不存在股份代持或其他利益安排的依据合理、充分。
此外,通过观察同宇新材的股权架构,张驰、苏世国始终是公司的前两大股东,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张驰、苏世国合计控制同宇新材71.38%的表决权,均为公司的实控人,而纪仲林持有同宇新材12%的股权,位列第三大股东。
有意思的是,同宇新材在回复函中表示,同宇新材设立后,纪仲林作为个人财务投资人,未实际参与公司经营管理。
然而,根据相关报道,由认证主体为乐平市广播电视台公开平台于2020年11月10日发布的“促成同宇新材料成功落户”内容,该内容附有洽谈现场视频(以下简称“洽谈内容”),2020年11月,相关领导考察部分企业期间与同宇新材负责人深入洽谈,促成电子树脂项目正式入户。2020年11月4日上午,相关领导赶赴同宇新材,向同宇新材负责人介绍了乐平工业园扩区调区的工作情况。
而从洽谈会议的座位编排来看,纪仲林的“身份”或并不简单,洽谈会议的座位编如下:
特别要说明的是,上述洽谈间,张驰担任同宇新材的执行董事、总经理;苏世国担任同宇新材的副总经理;纪仲林担任同宇新材的监事。这不禁令人疑惑,为何纪仲林能稳坐“C位”?“纪仲林未参与公司实际经营管理”这句话是否真实。
结合同宇新材成立时的出资额,为何纪仲林未被列为实控人?(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邓皓天)
上一篇:260亿,厦门超级IPO来了
下一篇:多只港股跨境ETF表现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