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田柳 报道
图源:国台酒业官网
作为茅台镇第二大酱酒企业,国台酒业曾以“酱香新领袖”自居,以“中国新名酒”为愿景高调扩张,品牌价值一度突破2000亿元,稳居贵州白酒前三。然而,自2021年业绩达到高点后,近两年急剧下滑,2023年至2024年营收跌幅高达30%-40%。
2025年,国台酒业还提出了60亿元的销售目标,一场业绩大考摆在面前。近日,海报新闻记者尝试通过多种渠道就公司经营相关事宜采访国台酒业方面,但截至发稿时,尚未收到回应。
囤货反噬 价格倒挂严重
价格倒挂是国台酒业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
以核心产品“国台国标”系列为例。4月25日,国台国标2019年版在其官网显示的建议零售价为699元/瓶,而在国台酒业天猫旗舰店的折后价格仅为329.08元/瓶,价格直接拦腰砍。
不只是“国台国标”系列,国台龙酒、国台十五年、国台国标10等酒款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价格倒挂。
这可以归结为国台酒业IPO中止的长期后遗症。国台酒业早在2011年就宣布开启上市计划。2020年,提交了A股招股书,拟登陆上交所主板上市。国台酒业曾推出“股权激励,厂商联盟”计划,利用IPO的“诱惑力”,吸引大批经销商入股拉动销售业绩。
在上市预期的推动下,持股经销商纷纷下单囤货。国台酒业的营收从2017年的5.73亿元暴涨至2021年的过百亿,四年增长近17倍。
但在2020年11月,证监会针对国台酒业的IPO文件提出了47项问题,要求公司就重大资产重组、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经销商持有发行人股权等问题作进一步说明。
2021年6月,国台酒业主动撤回了上交所IPO申请。IPO的泡沫幻灭,经销商期待的股权增值也随之落空,而库存压力与日俱增。持股经销商需要大规模抛售白酒,回笼资金,价格倒挂的后遗症瞬间爆发,并成为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国台酒业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也日益紧张。
人事动荡与战略摇摆
面对危机,国台酒业管理层试图通过组织变革破局。
2024年5月末,国台酒业迎来重大人事变动,创始人闫希军辞去国台董事长一职,其子闫凯境正式接任。7月,功勋销售总经理张春新离职,另有其他几位高级管理人员变更。
闫凯境上任后,在2024年国台酒业年度股东大会上强调“直面竞争、问题导向、稳中求快、以快促稳”的策略。而在年初的经销商大会上,张春新介绍的2024年工作基调和总思路是“不求速度多快,但要基础更牢、质量更好”。
国台酒业频繁的人事变动加上公司策略的转变,在一定程度给外界留下了企业战略稳定性不足的印象,也让市场信心受到负面影响。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曾公开表示:“国台酒业换帅之后,企业目前处于一个青黄不接的尴尬节点,我认为2025年国台酒业将备受挑战。”
在2025年经销商大会上,国台酒业宣布推行“大市场小总部”制,将70%的决策权下放至区域市场,10%由总部统筹。董事长闫凯境提出“酿好酒、酒好喝、喝好酒”三大工程,并且再次强调数智化转型,以提升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有不少业内人士并不看好闫凯境大刀阔斧的推进数智化,认为酱香酒生产工艺最为复杂,传统的“12987”工艺在操作环节具有独特的酿造效果,所谓“智能酿造”是不能够取代的。
IPO计划受挫
2021年6月,国台酒业撤回IPO申请后,尽管同年7月国台酒业再次披露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材料,但在披露四期上市辅导工作进展后,IPO又无下文。
但国台酒业对于上市的热情并未减弱,2024年6月19日,贵州省2024年度上市挂牌后备企业名单公示,国台酒业在内的7家酒类相关企业入选。
根据《贵州省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设立和管理办法》,入库企业应当“上市挂牌意愿明确,规划清晰,并积极推进相关工作”。不按时报送资料、更新信息以及不接受管理的,将被退出后备库管理。
尽管如此,但国台酒业的IPO并没有明显进展。2023年年初,国台酒业被曝考虑赴港IPO,募资5亿美元。公司相关负责人曾向媒体表示:以正式公告信息为准,公司目前无法正面响应。
面对逐渐下行的营收数据、与经销商的矛盾,对国台而言,IPO已不仅是融资工具,更像是维系经销商信心、破解库存难题的关键筹码。然而,在内部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其上市之路依然充满不确定性。
2025年,对于国台酒业而言,将是充满挑战的一年,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重拾升势,完成60亿元的销售目标,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及时刊发。海报新闻北京报料热线:010-64004224,报料邮箱:zhongbobaoli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