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中国和全球ETF市场实现跨越式增长,ETF成为投资者资产配置、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以及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具,全市场ETF规模更于日前突破4万亿元大关。
摩根资产管理日前发布的《ETF环球市场纵览》称,ETF在透明度、流动性、成本效益等方面具备优势,每日持仓披露提高标的证券可见性,交易所交易提供日内流动性,单一费用结构、较低的费率和运营创新降低了成本。此外,ETF提供多样化资产类别使得投资者更易获取,二级市场交易也有助于降低投资组合的换手率。
全球ETF规模大幅增长
摩根资产管理亚太区ETF专家指出,根据彭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31日,近十年来全球ETF规模大幅增长,其中亚太地区复合年均增长率位列第一。从全球公募基金的资金流向看,根据摩根资产管理《ETF环球市场纵览》,晨星数据显示,全球ETF一直呈现资金净流入状态。
中国内地市场的表现引人瞩目,截至2025年1月31日,亚太地区ETF资产规模达1.8万亿美元,中国市场资产规模占比第一,达33.4%。资金流向同样反映出中国市场的增长,截至2025年1月31日,近一年中国ETF市场资金净流入规模达886.2亿美元,约合6354亿元人民币,居亚太地区第一。
在中国ETF市场方面,2024年是宽基指数ETF发展的关键年份。根据报告数据,万得数据显示,2024年宽基指数ETF规模从前一年不足1万亿元增长到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增长幅度超100%。在各类宽基指数ETF中,中证A500指数正成为蓬勃发展的新宽基指数,虽然首只跟踪中证A500指数的ETF在2024年9月才成立,但截至2025年1月底,跟踪该指数的ETF资产规模已达到2702.4亿元人民币,仅次于沪深300指数。红利策略ETF则是另外一个增长亮点,截至2025年1月底的资产规模达到1252亿元人民币,自2022年以来的复合年均增长更是达到68%。
在日前举行的“博时基金走进上交所活动暨ETF发展研讨会”上,博时基金也指出,伴随新“国九条”和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稳步落地,境内ETF市场呈现“量质齐升”态势。2024年ETF市场资金净流入1.2万亿元,相当于2019年至2023年总和。截至目前挂牌上市ETF数量超1100只。
“科创”成为布局和投资热点
“科创”成为布局和投资热点。作为我国资本市场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主阵地”,科创板也是A股指数化投资比例最高的板块,共有28条指数、74只ETF产品,总规模达2500亿元。其中科创50ETF总规模近1660亿元,成为境内规模最大的单市场ETF。
“ETF投资将成为投资人联系中国企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联系全球经济互联互通的重要纽带。”博时基金董事长江向阳说。
江向阳同时表示,现阶段ETF投资仍面临一些痛点:资产不多元,单一资产收益降低、波动加大;研究不深入,股、债、商品定价逻辑各异;配置难度大,亟需个性化财富管理综合解决方案;运营不高效,投资人亟需更及时、专业和全面的知识陪伴,更方便、快捷的资产配置场景和模式;生态不完善,亟待形成券商、基金公司、指数公司、媒体、投资者相互赋能、相互促进、各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生态。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杨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