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财信证券5月6日更新提交相关财务资料,该券商的IPO进程重新恢复为“已问询”的审核状态。而与此同时,该券商2024年的年报也报出了一份不错的业绩。其中营业收入达到40.45亿元,净利润10.54亿元,在五家拟IPO的“预备役”券商队伍中,双双拔得头筹。同时也让该券商看到了IPO的希望。
财信证券的IPO申请早在2023年3月1日就被上交所主板受理,而且当年3月21日就接到了交易所方面的问询,审核状态进入“已问询”状态。
不过随后该券商的IPO之旅并不平坦,就在交易所对其首次问询后不久,2023年3月31日,该券商就因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被交易所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六十条有关规定中止其发行上市审核。
2024年8月27日,该券商聘请的证券服务机构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被中国证监会采取限制业务活动的监管措施,受此拖累,财信证券又被上交所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六十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中止其发行上市审核。
而且自2023年3月1日其上市申请被上交所受理以来,财信证券还多次因为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而出现“需要补充提交”的情形。这意味着该券商的IPO进程实际上一直处于一波三折状态,时而进入正常的IPO进程,时而又被中止IPO进程。
财信证券的IPO进程不畅,除了自身因为财务资料多次过期需要补充提交以及受天职国际事件拖累之外,也与IPO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有关。比如,从2023年下半年以来,IPO明显收紧,而且进入2024年之后,严审IPO又成了主旋律,如此一来,不仅新股发行节奏明显放缓,而且大量的IPO公司撤回了IPO申请,终止了IPO进程。财信证券能够坚持下来,已是十分不易了。
但财信证券的坚持能否迎来最终的胜利,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个人以为,财信证券与其苦苦等待IPO,还不如积极寻求并购重组的机遇。虽然当下的IPO进程有所加快,但总体说来,放行的IPO公司数量还是相对有限的。尤其是当下的IPO,要以支持实体经济为主,尤其是要支持新质生产力企业上市,为此甚至要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在这种大的市场环境下,作为券商的财信证券,显然不属于发审部门重点关照的对象。
实际上,正因为当下的IPO要重点支持新质生产力企业发股上市,同时IPO公司的数量又相对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允许财信证券发股上市,这其实就是与新质生产力企业争夺上市资源,如果没有特殊的原因,这样的事情是不应该发生的。更何况财信证券只是一家地方性的小券商,其上市或者不上市,对于整个证券业的发展,影响十分有限。因此,作为发审部门来说,完全没有必要为了这样一家小券商的发股上市,而妨碍对新质生产力企业IPO的支持,或者妨碍对实体经济企业发股上市的支持,券商的发股上市必须为此让路。
其实,对于目前的券商尤其是小券商来说,上市不再是其发展所要寻求的出路。近年来,管理层乃至高层都在积极支持券商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券商之间的并购重组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这其中既有上市券商对非上市券商的并购,也有上市券商之间的并购,甚至还有海通证券与国泰君安这种大券商之间的并购重组。在这种市场环境下,财信证券这种小券商上市已毫无意义可言,与其上市后被并购重组,还不如当下就积极寻求并购重组,这样还避免了上市资源的浪费,也算是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一种支持,对新质生产力企业发展的一种支持。(本文独家发布,谢绝转载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