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在城口县鸡鸣乡金岩村,重庆市城口县鸡鸣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加工车间内,4条全自动生产线正开足马力对鲜茶叶进行杀青、揉捻、烘干。国网重庆城口供电公司明通供电所副所长雷挺和台区经理刁海淋来到茶叶加工车间,了解该企业近期用电情况,帮助检查用电设备有无安全隐患。
白鹤井中水,鸡鸣院内茶。早在清乾隆十六年,鸡鸣茶就被钦定为贡茶。1974年,鸡鸣乡政府开办首家城口县鸡鸣茶厂,并注册“鸡鸣”商标,迈出鸡鸣茶产业化发展的新步伐。2004年11月,城口县鸡鸣茶厂改制重组,成立重庆市城口县鸡鸣茶业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6月,鸡鸣贡茶传统制作技艺入选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0年,该公司开始研制以鸡鸣贡茶为主的黄大茶、鸡鸣火红、紧压黄茶等系列新产品,茶叶自动化生产线从1条增加至4条,生产及用电设备增至1200千瓦。
为支持该公司发展,2020年8月,明通供电所新架设10千伏线路3000米,新装高压联络开关2套,将10千伏明鸡线与10千伏咸鸣线、咸鸡线3条线路联络起来,实现线路检修互联互带互供,减少检修停电,进一步提高该公司的用电可靠性。
清明前后,正是鸡鸣春茶采摘、生产的时节。在3000余亩的鸡鸣贡茶种植示范园内,茶树吐绿发芽、拔节生长,村民们忙着采摘嫩叶、装袋运送,形成一幅“茶绿满山岗、生态新鸡鸣”的画卷。
“茶叶的杀青、揉捻、发酵、烘干、包装等环节都离不开电,你们不仅把电网改造好了,还经常来帮助我们排查用电隐患,现在我们对用电一点都不担心。”该公司负责人唐频对雷挺说。
产业发展,电力先行。在充足可靠的电力支撑下,该公司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2023年,其产量增至50吨,并且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挣钱的机会。
贺怀修是土生土长的金岩村人,家里种植了2亩茶树。农闲时,她在这家公司打工。“2023年,我家茶叶采摘后卖给公司,收入近1万元。加上在公司打工,这两项加起来,每年能增收近5万元。”贺怀修说,在家门口打工,既能照顾家人,还能挣到一笔稳定的收入。
如今,在金岩村,像贺怀修一样在家门口打工挣钱的村民不在少数。2023年,该公司为金岩村及附近提供村民就业岗位42个,生产高峰期吸纳临时务工人员74人。同时,该公司与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茶叶订单收购协议,带动鸡鸣乡及周边乡镇的23个村、1600余农户增收。
小茶叶,大产业。近年来,鸡鸣乡按照“龙头企业+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发展方式,建立“种植—管护—采摘—研发—加工—销售”多元主体为一体的发展体系。目前,鸡鸣乡从事茶树种植的农户有580余户,种植面积达4000余亩,鲜茶叶年加工量200余吨。
2022年以来,为支持鸡鸣乡茶产业发展,国网重庆城口供电公司主动对接政府、企业,对茶叶种植、加工区域的电网进行升级改造,满足茶树种植户和茶叶加工企业可靠用电需求。截至今年3月底,国网重庆城口供电公司累计改造低压台区5台,新建及增容变压器5台、新增容量1000千伏安,改造0.4千伏线路8000米,进一步提高片区供电可靠性;累计为2家小微茶树种植户和茶叶加工企业安装动力电,为企业节省电力投资30万元。
同时,国网重庆城口供电公司在茶叶主产区金岩村设立红岩为民服务站,提供用电优化建议、业务咨询、安全培训、隐患排查、巡检维护等“一站式”电力服务,让茶叶种植、加工企业放心、省心用电。
上游新闻记者 王乙竹 通讯员 游绍斌 毛洪羽 冯立志
编辑:滕飞飞 责编:文翰,郭承斌 审核: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