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肠道息肉是引发早期结直肠癌变的主要肠道疾病之一,且不同类型息肉的癌变风险不同。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重庆中医药学院附属江津医院(江津区中医院)肿瘤科中医师冉昌阳,为大家讲解肠道息肉和结直肠癌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肠道息肉?
肠道息肉是隆起于肠道黏膜表面的赘生物,简单来讲,就是长在肠道里的小肉团,临床以结肠和直肠息肉最为常见。按照数量的不同,其可分为单发性息肉和多发性息肉。根据病因或组织类型的不同,又可分为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
肠道息肉会癌变吗?
事实上,大部分息肉都是良性的。息肉是否癌变,通常与息肉的病理类型及大小数量等有一定关系。炎症性息肉、幼年性息肉、淋巴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很少发生癌变,属于低风险息肉;95%以上的肠道癌都是由腺瘤性息肉演变发展而来,腺瘤性息肉又分为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绒毛腺管状腺瘤,腺瘤性息肉癌变率约为5%~40%,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可高达70%。此外,息肉越大,癌变的机会也越大。从息肉演变成癌症需要经历小息肉→大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此过程至少需要5年的时间,平均在5~15年。
但是,黑斑息肉综合征、家族性结肠息肉病、肠息肉病合并多发性骨瘤和多发性软组织瘤等肠息肉病,则有比较明显的癌变倾向。
哪些人群好发肠道息肉和肠癌?
1.年龄大于50岁者;
2.有肠癌家族史的人群;
3.饮食结构不合理:长期摄入高脂肪、高蛋白、红肉、腌制食品及加工肉类,低膳食纤维,喜好油煎、烟熏、火烤等烹饪方式的饮食结构,易增加肠道息肉或肠癌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叶酸、钙、维生素D等微量元素的缺乏可能导致肠细胞过度生长,易形成肠道息肉。此外,吸烟、过度饮酒也是高危因素。
4.存在代谢性炎症的人群: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结核、血吸虫病等。
肠癌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早期可有腹胀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症状开始时可为间歇性,后转为持续性。大便习惯改变也属于肠癌的症状之一,如出现粪便稀薄、脓血便、排便次数增多、便秘与腹泻交替等症状,且随着病情发展而不断加重。部分人群出现质地坚硬、形态不规则的肿块,或因肿瘤浸润引起肠梗阻相关症状,如腹胀、腹痛、便秘等。晚期肠癌由于肿瘤溃烂失血和毒素吸收,常可导致患者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浮肿等全身中毒症状,或肿瘤转移出现黄疸、腹水、恶病质、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肠息肉切除后还需要注意什么?
如果肠息肉产生的危险因素不解除,即使切除,仍会有复发的可能,因此,定期复查肠镜很重要。对于多个息肉切除的患者,建议每年至少进行1次肠镜检查,如果有癌变倾向,则需要适当缩短复查时间。如病理检查结果已经提示癌变,应尽快到专科就诊。
医生简介》》》
冉昌阳,重庆中医药学院附属江津医院(江津区中医院)肿瘤科中医师,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擅长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恶性肿瘤,并对恶性肿瘤的康复治疗有独到的见解。
原标题:肠道息肉与肠癌
编辑:周晋羽 责编:黄蔷 审核:毛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