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叔住在桃花苑
文/兴川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品着白居易的诗句,逮住三月的尾巴,趁着周末的闲暇,一群“文艺青年”应柏家镇三新村驻村第一书记安俊的邀请,驱车赶赴桃花苑踏青赏花。
从城区到三新村桃花苑需要五十多分钟。到目的地时,远远看见安俊和村书记邓先艾在桃花苑门口等候我们。
三新村是我的老家,长大后因忙于工作很少回去,所以对老家的印象基本上停留在儿时:那时住的是土墙房,走的是羊肠小道,吃的是红薯、玉米和青菜。
简单寒暄后,同行的姐妹们迫不及待地扑进花海,摆弄各种姿势拍照留念,分享朋友圈。我们几个男士则和安俊书记、先艾书记一边漫步桃花苑,一边聊着村里的变化。
“和书记他们一块的那不是川儿吗?”五米开外,一个身着迷彩服、脚穿一双橡胶鞋、年龄七十多岁的老者朝着我们这边惊呼。
“您是?”“我是你表叔啊。”老者颇有几分兴奋地说。
“表叔?”我迟疑半晌,仔细打量来人。“你当娃儿的时候在我家上茅房,一脚踩进粪坑了,后来还是穿着我的裤子回家的,你不记得了?”老者打着哈哈补充道。经他这么一说,我马上就想起来了,表叔和我家隔着一座山,由于山高坡陡,小时候我去了一次就再也没去过了。
“哦,那种事您现在还记得,看来您真的是我表叔。”我笑着上前握住老者的手。
“您老人家怎么会在这里?”我感到很吃惊。
表叔指着两百米开外的一处“桃苑农家乐”告诉我,以前他是住在这里,只不过现在土墙房变成了砖房,门前屋后全变成干净整洁的硬化公路,房屋改成了“农家乐”而已。
安俊书记接过表叔的话题告诉我们,前几年三新村脱贫攻坚取得很大成效,镇政府现在着重把振兴乡村经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放在第一位,力争把现在的三新村打造成“新产业、新家园、新农民”的真正“三新”村。表叔原来也算是个“犟拐拐”,态度可不是现在这般“和蔼可亲”。最开始坚持不让种树,说桃子又不能当饭吃,不如种麦子、玉米实在,还扬言谁要是敢动他的地就跟谁拼命,村委几次派人沟通都没有结果,后来还是动员老人的儿子从外地赶回来做工作才同意统一规划。
“书记呀,别说我的丑事了,您们不但让我们的村子变了样,还让我家二娃返乡在桃花苑开了农家乐,我现在是打心底感谢您们,感谢政府呀。”表叔走到安俊书记面前,腼腆得像个孩子。
“哦,对了,我今天私人买了一些食材,已经通知您家二娃在农家乐烧菜,一会我们一起好好喝杯酒。”
“那好噻,我儿子自从听了您鼓励他在家乡创业的建议后,天天钻研厨艺,今天我定叫我家二娃好好露一手,让你们吃尽兴、耍开心。”表叔高兴地说。
午饭后,同行的手风琴手万军、吉他手卿青等人在桃花苑内的一棵大桃树下奏响了“桃花朵朵开”。动听的旋律、悠扬的歌声不一会就吸引了二十多个村民和游客。
喝了几杯酒的表叔俨然一副主人翁姿态,他一边给在场的老哥们上菜、倒茶,一边给他的左邻右舍介绍我们这群“文艺青年”。
随着“节目”的推进,看着越聚越多的人群,安俊书记也来了兴致,他大声对万军说:“我们再来一首《众人划桨开大船》吧。”
“好,好,这首歌曲给力。”在场的人齐声响应。
“一支竹篙耶,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哟,开动大帆船……”
歌声很美,节奏很嗨。表叔在桃花苑的音乐旋律中跟着节拍唱呀,跳呀,红光满面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让我倍感亲热。(原文刊发于《梁平日报》2024年4月22日第4版)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湧 审核: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