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无锡市启动“三清三治”行动,对6000多个自然村按垃圾、河塘等治理情况分成三类整治、评价,仅用半年就推动4000多个自然村由最低的III类转化为II类以上。
近年来,无锡不断加大三清三治”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行动力度,给环境增“颜值”、促村庄提“气质”,不断擦亮乡村振兴最靓底色。
细分网格,打牢责任
《无锡市“三清三治”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中提到,各部门各单位按照职责分工牵头或参与组织实施,形成职责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村党组织书记作为实施“三清三治”专项整治行动的第一责任人,要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确保各项整治工作落深落细落实。
锡山区积极响应号召,组建由党员志愿者、村民代表、退休干部等组成的人居环境“网格员队伍”,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等基层群团组织和乡贤作用,借助民智民力齐抓共管。
在无锡市锡山区安镇街道姚更巷自然村,村委将村细分网格并强化管理,村党总支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村委工作人员分片到组包干,和网格员合力攻坚、综合整治,对照整治标准,集中精力、合力攻坚,形成人人有责、层层落实、综合整治的工作机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快速整改,实现环境整治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管理。
网格员每天在村头巷尾巡查,发现乱堆放、乱搭建、污水直排等问题后迅速上报给网格长、村委工作人员,第一时间通知物业人员前往整治。村书记和村委工作人员不定期抽查。需整治的问题、时间、措施及整治结果都在网上留痕,实现了环境整治无缝隙管理。
数智赋能 ,提升效能
2023年4月,第二批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公布,无锡市锡山区、惠山区入列。数字技术已融入乡村经济发展、环境整治和治理体系等多个方面,2个省级试点将作为样板,引领更多乡村强化‘数字引擎’功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
在锡山区东北塘街道农坝村,通过“科技+整治”模式切实加强农村精细化管理水平,助力农村人居环境再上新台阶。探索“地面巡查、监控检查、空中侦查”三位一体的监管模式,在重点区域、河塘、村道旁安装了“智慧眼”监控系统,76个视频监控接入村委网格化指挥中心,加强对辖区偷倒垃圾、秸秆焚烧的防范监控机制,提高响应处理速度。截至目前,已完成缪巷、丁巷等6个家河家塘水质提升治理,清理河边乱垦种约1000平方米,增设提升周边绿化3200平方米。
东北塘街道农坝村村貌
同样在惠山区钱桥街道舜柯社区,“王巷主干道旁的公厕感应灯坏了,尽快处理。”一张图、一句话上传至钱桥街道农村人居环境信息系统。2小时后,物业人员带着零件赶到现场维修好,并拍图上传系统。
之前这样的问题要先向村委汇报,村委再通知物业人员前往维修,一般要2天。有了这个数字化治理平台,乡村环境问题发现、处理效率是以前的好几倍。钱桥街道农村人居环境信息系统则显示,2023年共计处理各类环境问题16067处,形成发现问题迅速反应、整改问题不留余地、系统复盘落实提升良好态势。
积极发动,全民参与
为增强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主动参与村庄治理工作,无锡市宜兴丁蜀镇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积分制”管理推进乡村治理,凝心聚力开展“三清三治”行动,以“小积分”撬动“大治理”,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同时,丁蜀镇还聘请了专业第三方机构进行测评,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全民参与、长效管理的氛围越来越浓。
此外,为提高工作推进的效率及精准度,方便村民动态了解自己的积分明细、村内排名等,第三方机构开发手机终端“塍里村人居环境积分考核系统”微信小程序(随手拍),深化了村民自治的实践,提升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少村民心头记挂着拿“高分”,从“站着看”变成“主动干”,参与村庄治理的热情更加高涨。
“三清三治”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让老百姓赏心悦目,心情舒畅。无锡市也将始终树牢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以实干笃定前行,让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上游新闻 孙一鸣
编辑:张沛 责编:周希 审核: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