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需要新思维、新视角。细微的观察、多维的视野、睿智的洞见、犀利的笔触,总能带给我们各种启示,引发我们深度思考,激起我们的行动力和创造力。
上游新闻·裕农朋友圈推出“乡村观察”栏目,分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那些新体悟、新智识,并诚邀各界朋友投稿,激荡思想之光。
5月12日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这个日子提醒我们,在避灾减灾上,要防范为先。
“在灾害、特别是地质灾害的防范上,既要实更要细,半点也马虎不得。”重庆高新区曾家镇相关负责人说,自3月进入春雨季节以来,镇里在防范地灾上,就丝毫不敢松懈。
据介绍,该镇在地灾的防范上,建立起镇、村、组“三位一体”网格化管理体系,修订完善应急抢险预案,制定出隐患点撤离路线图及避险区域指引,并宣传到户;在2个重点地灾隐患点安装上监测系统报警装置,组织隐患点周边群众应急撤离演练;建立完善群测群防监测网络、地灾隐患台账,对地灾群测群防员进行地灾防治知识培训,落实具体责任,在汛期强化实地监测;请来地质专家,在全镇针对地灾隐患进行拉网式排查。
防范工作做实做细了,能够避免生命财产损失。例如,去年10月9日,巫山县铜鼓镇水流村二组兑窝子坪发生大型滑坡,由于防范处置得当,受威胁的103户、196位村民全部安全撤离,未造成人员伤亡。这说明,防范在避灾减灾中很重要。
今年5月以来,伴随着暴雨洪灾的多发,地质灾害威胁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就需要在“防”字上下足功夫。
首先是要提高广大群众的防范意识,特别是农村居民的自我防范意识。我市农村居民多分散居住,不少农房都建在山坡下或半山上,需要通过宣传,让这些群众经常观察周边山坡,如发现有滑坡迹象,应迅速撤离。
其次是要提高群众自救的功夫。对有地灾和洪灾隐患的地区,要做好点对点的防范救灾预案,组织群众进行相应的自救演练,让群众掌握自救知识,遇到险情,能迅速有序撤离。
三是要做实做细监测,及时发现险情。监测防范是地灾防范的重点内容,哪怕提前半小时监测到滑坡险情的发生,就能挽救险区群众的生命。因此,在监测防范上,不仅要有包括监测人员、预警报警、组织撤离等具体方案,更重要的是要把监测的责任落实到位。
防范的功夫做实做细了,就能保护好群众的生命财产。这功夫,天天都得练,不能懈怠。
上游新闻特约记者 罗成友
编辑:滕飞飞 责编:郭承斌 审核: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