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发文公布了第六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名单,贾汪区成功入选。近年来,徐州贾汪持续深化“环境更美、生态更优”行动,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深化污染治理、绿色发展、生态保护,不断擦亮绿色发展生态“底色”。
开展污染防治工作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2024年1月,徐州市贾汪区人民政府《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决完成中央和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全力消除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近年来,受降水量少、气温偏高等因素影响,贾汪区大气污染防治形势极其严峻。贾汪深入开展“城北清源”和扬尘治理专项行动,依法依规整治“散乱污”企业,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持续提升微环境治理水平。全力推进“智慧工地”建设,新建商品房“智慧工地”覆盖率达80%以上。指导中联水泥、龙山水泥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对重点排污企业持续开展科学有序深度减排工作。
在水域治理方面,加快补齐污水收集处理短板。以“环境更美 生态更优”行动为抓手,对劣质支流定期实施监测及河道保洁,实施泉城路排水改造、206国道东侧雨污水管网铺设等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率先在徐州市完成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项目,建设18个微型水质水量视频监测站点,通过智能化自动监测,实现监控预警“零时差”,让“治水”变“智水”。
此外,贾汪区实施“净土工程”,完成省以上投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1.68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2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8万亩。依法对重点企业进行监督性监测,定期组织隐患排查。
加快生态修复工程
提升厚植生态系统优势
2024年2月,贾汪区局组织召开《徐州市贾汪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2021—2035年)》中提到,通过构建贾汪区生态保护和修复总体格局,划定生态保护和修复分区,完善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与管理体系,实现生态系统质量显著改善,为美丽贾汪建设提供优质生态本底。
近年来,贾汪以清泉湖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工程等4个“国家山水工程”项目为重点,全面推进新一轮生态修复实践。启动大洞山生态岛试验区建设,形成生态岛链,提升自然地理单元的系统性和连通性,为生物栖息、繁衍、迁徙提供良好场所和生态通道。
此外,贾汪区不断扩大生态修复版图,共计实施生态修复工程39个,重点实施省投土地整治项目13个、徐州市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项目17个、省级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9个,直接投入资金25亿元;建设省级绿化示范村36个,新增造林面积13万余亩。
截至2024年4月末,贾汪区林木覆盖率提升至31.32%,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6.13%,大洞山荒山绿化工程成为全国石灰质山体造林的样板工程;不牢河生态修复工程、清泉湖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工程等4个项目成功入选国家“山水工程”。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贾汪传统产业牢牢“咬”住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不断跃升,加快传统企业转型升级。
走进徐矿集团,小桥流水、绿意盎然,听不到传统矿山开采的机械轰鸣声,看不到矿石破碎的粉尘弥漫,俨然置身于一座森林公园之中。这是徐矿集团积极推进绿色转型,打造花园式矿井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徐矿集团一方面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发展,一方面不断加大新能源开发力度,持续提升新能源利用比重,重点发展新能源项目。按照“内部全面落地、遍及江淮大地、走向全国各地”的思路,布局建设“风光氢储”一体化综合能源基地,加快构建现代新型能源体系。
徐州市贾汪区的徐矿综合利用发电公司
徐矿集团与贾汪区在各县区锁定各类屋顶资源500多万平方米,配套产业园等多个项目已经并网发电。作为江苏能源保供企业,徐矿集团持续推进煤电机组改造升级,提高电煤利用效率、减少电煤消耗,实现煤电机组高效运行,推动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
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贾汪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持续深化“环境更美、生态更优”行动,切实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整体质效,不断擦亮贾汪生态名片。
上游新闻 孙一鸣
编辑:张沛 责编:周希 审核: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