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函,在全国推广31个地区2023年度生态环境保护典型经验做法,无锡作为江苏省唯一设区市被通报表扬。近年来,无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城市范例。
精细防治
打好碧水保卫战
为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推动无锡市水污染防治各项工作任务如期完成,《无锡市2024年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计划》提出,要加快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试点开展生态岛试验区建设、推进长江太湖治理攻坚等。
近年来,随着无锡全域水生态的不断修复,“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图景正持续展现。在无锡东蠡湖宝界桥附近,一艘生态环保绞吸式挖泥船“轰隆隆”响着,前端绞刀在水下旋转,挖松的泥浆由船上的离心式泥泵吸入、泵出,再通过一条密闭管线送至马山湖域,固化处理后外运。
着眼内源减负、外源减量,2023年无锡市着力开展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年度110亿元治太资金中涉水工程项目占比超过一半。太湖水源地、湖泛易发区、风景名胜区等重点水域加紧开展应急清淤。太湖伸入无锡的内湖——蠡湖水环境深度治理也进入实质性启动,大力开展生态清淤,以最大程度减轻湖体内源污染。
2023年,无锡市以入湖河流为牵引,系统推进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能力建设、农业面源综合治理和河道生态修复,完成3.86万亩池塘标准化改造和1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6.6万吨/日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新开工建设11万吨/日规模工业污水处理厂,完成5条生态河道建设。
据悉,该项措施有力削减了外源污染,13条主要入湖河道水质稳定在Ⅲ类及以上、其中Ⅱ类4条,其一二级支浜均消黑除劣,汛期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十四五”以来上升16.4个百分点。
2024年,无锡将着眼打造世界级生态湖区,全面落实新一轮太湖治理“1+9”行动方案,统筹好外源减量与内源减负、入湖净水与畅流活水、能力建设与应急防控,努力实现更高水平“两保两提”,唱响新时代“太湖美”。
转型升级
书写绿色新答卷
根据《无锡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无锡将在2025年建成固废产生少、回收利用多、填埋量趋零的国家“无废城市”。
4月30日,工信部发布《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4年版)》,无锡华光环保能源集团的燃用固体废弃物的流化床锅炉成功入选工信部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名单。
据悉,该公司研制的燃用固体废弃物的流化床锅炉解决了可燃工业固废处置及资源化问题,填补了国内相关固废处置行业的空白。2024年6月,企业投资6亿元的全新智能化制造基地将启用,预计年能源消费总量将低于3500吨标准煤,较现厂区降低10%—15%。
无锡华光环保能源集团内部
华光的“绿色升级”是无锡市工业践行“双碳”战略的缩影。2023年,无锡新增国家级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分别为1个、13个、5个和2个,新增省级绿色工厂65家、省级绿色园区2个,位居江苏省前列,节能重点工作扎实推进,绿色成果竞相涌现。
无锡始终将绿色作为城市发展“主色调”与“主旋律”,持续推进产业低碳转型:梁溪区建立了一般工业固废智能转运中心,实现工业固废全生命周期管理;锡东新城“双碳”先导区成功获批江苏首批“城乡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先导区”;惠山经开区成为全国首批获得“绿色低碳示范园区”的开发区之一;无锡村田电子、无锡普洛菲斯电子等一批企业积极参与低碳技术创新应用,为低碳发展作出表率……
强村富民
擦亮乡村幸福底色
2024年1月31日,《无锡市和美乡村建设条例》发布,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以及农村生活垃圾管理等方面系统构建针对性制度规范,促进乡村环境全面提升。
近年来,惠山区玉祁街道玉东村重拳出击整治“脏乱差”,先后投入1500余万元,拆除彩钢棚违建1400余平方米、砖瓦房违建175间,并实施雨污分流、架设路灯、建设口袋公园等,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建立有效的村庄长效管护机制,网格员骑着统一配备的电动巡逻车巡查,遇到垃圾分类点有外溢、花坛过大影响车辆通行等情况立刻向村委汇报、迅速处置。
乡村变美,离不开强有力的经济支撑。玉东村是上一轮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面临发展经济却没有土地资源的困境,通过老旧厂房改造等方式不断增加村级收入。2023年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增至430万元。和玉东村一样,2023年无锡市大批乡村在强村富民之路上勠力前行,村均经营性年收入达791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第二,达44617元,擦亮了和美乡村幸福底色。
文/孙一鸣
编辑:张沛 责编:周希 审核: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