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通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南通调查队发布一季度南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一季度,南通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全市列统的34个行业大类中有30个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保持增长,增长面为88.2%,比上年全年提升8.8个百分点。
近年来,南通市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项目带动、产业集群支撑、创新要素集聚等方面的统筹发力,引领工业“巨轮”驶往“未来航向”。
抢先机,优质项目持续落地
2024年1月5日,南通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召开,会上指出坚定走好新型工业化之路,加快建设制造强市,奋力打造中国现代工业名城。
4月20日,总投资5亿元的南通润蚨祥密封技术有限公司项目奠基。项目主要生产新能源汽车用电控空气悬挂减震器油封、驱动电机油封、轮毂油封等产品,预计明年10月一期投产,将为南通开发区汽车产业链发展增添新力量。
另有总投资约100亿元的启东华峰新材料产业园瑞讯生物PTMEG生产项目,是国内绿色发展的重大示范性项目,目前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和能评、环评、安评等各项报告已完成初稿,工艺设计也已完成。
此外,桐昆聚酯一体化、日达智造智能终端精密模组、星源材质锂电池隔膜等一批优质百亿级项目产能正逐步释放;金鹰产业园、林洋光伏电池、康辉新材料聚酯薄膜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加快建设……南通市抓大项目的步伐不断提速,紧盯扩产、投产、达产的关键节点,为实现长远发展蓄足“后劲”。
南通各地你追我赶,过去一年共有45个项目列入省重大工业项目清单,完成投资250.6亿元,占全年计划投资的84.7%,超序时进度9.7个百分点。
向“新”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南通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聚焦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厚植发展新优势。
2023年7月,银河航天灵犀03星成功发射升空。这是我国首款使用柔性太阳翼的卫星,它的“翅膀”厚度仅约一毫米,对加速卫星互联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这颗卫星的关键核心部件正是南通制造。
作为商业航天第一家独角兽公司,银河航天公司深耕低轨宽带卫星领域,自主设计研制出多星堆叠发射和毫米波传输等前沿关键技术,然后在江苏乃至长三角产业链、创新链助力下,银河航天“造星”智慧工厂落地南通,在大量自动化装备、数字化系统的加持下,实现卫星制造,可以像制造汽车一样在工业流水线上批量生产。
据银河航天南通卫星工厂智造研发工程师张波介绍,该公司已形成每年100到150颗的卫星研制能力。其中“卫星设计-生产线-供应链”的量产三角模型,研制周期比传统卫星生产模式缩短80%,可将卫星成本降大幅降低。
目前,南通市累计获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7家(含2家培育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61家。省级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技术创新中心、长三角光电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正加快建设,将为创新型项目的集聚提供更大舞台。
优服务,打造舒适营商环境
2024年2月6日,南通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助企兴‘龙’”力促首季“开门红”的十条措施,围绕企业生产经营需要,提出相关的支持举措,以各类经营主体的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
4月29日,通威太阳能(南通)有限公司M3车间10条生产线马力全开,焊接、叠层、层压、装框……日产1万块光伏组件。这是通威股份在江苏投资建设的第二个光伏组件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约40亿元,建设3个生产车间、28条生产线。
通威太阳能智能制造生产车间 图源:每日经济网
优质服务,是通威选择落户开发区的关键因素。南通市经开区政府专门成立项目落地协调小组,无论是土地证、项目规划等各类审批,还是土地平整、水电气等要素保障,都主动问需、积极协助。经过各部门通力配合解决问题,大大提高项目落地投产效益,目前M3车间已全面投产,M1车间生产设备已进场,接下来将高效推进产能爬坡。
近年来,南通加大对大院大所和高精尖企业的引进力度,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南通分中心、长江口产业科技创新联盟、长三角光电技术创新中心相继落地,阿里巴巴、华为、中国电子、中国电科等一批创新实力雄厚的企业纷纷落户。
未来,南通市将继续利用好南通通江通海的资源禀赋与长三角区位优势,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促进产教产才融合,深入推进技术创新,加快推动成果转型转化,奋力打造中国现代工业名城。
文/孙一鸣
编辑:肖玲 责编:周希 审核:牟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