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编制印发《加快推进智慧港口建设的实施方案和加快推进智慧航道建设的实施方案》,以时间为序,分别明确了总体要求、近中期发展目标、重点任务、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近年来,江苏持续深入全省港口、航道数字化转型、智能化管理、数智化服务等方面,加速推进港口、航道高质量发展。
科技助力
数字驱动转型升级
数字化是水运降本增效的必然选择。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智慧航道、智慧港口建设亟待推进。
2023年8月9日,在南通九圩港船闸,随着闸区外场感知系统完善、运行调度系统上线、指挥大厅集成,南通港航正式开启“一键过闸”服务新模式,以远程控制、智能服务开启智慧过闸模式。当月29日,在南通九圩港船闸,上下游货运船只有序过闸。“苏盐城货209008”货船船员介绍,以前排队过闸,下船、上岸,需要往返数次办理手续,现在的流程更加便捷,过闸仅需3至4小时。
南通港航“一键过闸”模式是全省推进水运智慧化发展的缩影,当前,各地智慧港口、航道建设都在升级技术手段,推动航运畅通高效。
盐城港大丰港区建有江苏沿海地区首个自动化集装箱堆场,堆场内移箱、抓箱、落箱作业做到了无人化。据悉,设备通过远程操控,堆场作业效率整体提升30%以上,平均进出闸口用时由2分钟缩短至20秒,单车作业时间由20分钟压缩至10分钟内,同时实现码头作业数据和理货数据实时交换,调配资源更加方便快捷。
提升水运智慧化发展水平,需要持续深化5G、北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与港口的融合应用,赋能港口生产管理服务。预计到2025年,江苏拥有万吨级以上集装箱泊位的港口重点生产作业环节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太仓港四期、连云港港20万吨级集装箱自动化码头全面建成,完成南京港龙潭集装箱码头智慧化改造升级。
绿舟扬帆
数字赋能低碳发展
2023年,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加快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设的意见》,其中提到,要加强数字赋能绿色发展,鼓励“光伏+”储能、“风电+”储能等清洁能源多能互补及设备迭代升级,推动码头运载设备电动化,提升新能源水平运载设备比例。
2023年11月20日,由连云港港自主建造的全球最大马力纯电拖轮“云港电拖二号”在连云港港正式投用。凭借能耗少、成本低、绿色低碳等突出优势,“云港电拖二号”已成为协助大型船舶进出港的最佳选择之一,通过使用纯电池来供电,可以做到零排放,每艘次的耗电量在500度左右,折算成本在人民币500块左右,相对常规燃油拖轮来讲,能耗成本节省了一半以上。
在提升航运装备技术水平方面,淮安“翔宇101”“翔宇102”和“汉唐常州”等一批标准化集装箱专用船舶相继投入运营,完成首艘120标箱纯电动内河集装箱船首航,运河沿线累计建成LNG加注站7座,推动“LNG换罐补给模式”集装箱船首航。
图为淮安港
持续推进港口机械车辆清洁化改造和新能源船舶应用,2023年江苏省港口更新清洁能源港作机械车辆333台。加快港口岸电建设,全省港口码头岸电设施泊位覆盖率98.3%,提前完成2025年底前码头泊位岸电设施覆盖率超过90%的工作目标。
数智服务
实现“效率+安全”双提升
近年来,港口危险货物集装箱作业量逐年上升,港口作业信息化水平也不断发展。科学防控危险货物集装箱港口作业安全生产风险,加强危险货物集装箱港口作业安全管理,一直是江苏省交通综合执法局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
2024年初,连云港新东方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先行先试,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接口开发,将危险货物集装箱港口预约信息、车辆进出闸机信息和车辆装卸货等数据与危险货物电子运单系统对接,同时借助电子系统接口开发契机,该技术团队整合公司危险品管理系统,成功开发一体化危管平台,实现港口危险货物集装箱申报、作业、堆存及运输全流程管理。
同年3月,技术团队成功研发港口危险货物集装箱落场预警系统,该系统可实现自动实时校验箱货信息,准确分析危险品箱货预落场位置是否符合存放标准,一旦发现不符合标准迹象,系统即刻自动发送预警邮件至相关联系人,以便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箱货的存放安全,实现了危险货物集装箱落场的动态管理,切实提升了危险品箱货管理效率与安全可靠性。
2024年5月初,连云港新东方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取得新进展,完成危险货物集装箱类别、集装箱箱号、UN编号、品名、位置、重量、理化性质、安全防护措施、入库时间等关键数据与省级港口安全监管信息平台的实时传输,把港口危险货物集装箱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下一步,江苏将加快推进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设,力争到2025年全省危险货物码头安全生产实现100%数字化管理。
文/汤心慈
编辑:胡苏 责编:周希 审核: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