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如何发展?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西安科为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周曙光建议尽快编制出台《低空经济战略发展规划》引发社会关注。
低空经济发展到哪一阶段?行业标准怎么建立?空中交通规则如何制定?飞行器如何注册?如何报废?作为低空经济的民营企业参与者,周曙光有一番调研及思考。
在接受上游新闻记者专访时,周曙光说,发展低空经济,重点在于市场应用和研发生产贯通发力,难点在于应用场景的拓展推广。而在基础制度上,核心是“管得住才能放得开”,比如空中交通规则,包括航道的设置、飞行器的行驶规则、红绿灯制度等,确保低空飞行有序、安全等。
周曙光认为,发展低空经济,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央地协同与国企民企一体推进是关键。
建议尽快编制出台《低空经济战略发展规划》
西安科为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以高科技、特色小镇、产业园区投资运营为核心的民营企业。近年来,科为集团聚焦创新发展,在科技创新、产业承载、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积极探索,全力推进科为实业智能飞行器龙头企业、陕西智能仿真创新联合体、翱翔小镇陕西无人机产业创新聚集区、助推低空经济发展这四件事,取得了一定成绩。
翱翔小镇助推低空经济发展。受访者
全国人大代表、西安科为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周曙光认为,现阶段发展低空经济需要从国家层面予以更多的关注、引导和支持。
上游新闻:作为人大代表,今年两会期间,您建议尽快编制出台《低空经济战略发展规划》,这个想法的初衷是什么?
周曙光:低空经济前景广阔,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10年复合增长率达 8.8%。
发展低空经济,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突出全国一盘棋,加强行业统筹布局和投资引导,支持有基础、有条件的地方重点发展,避免一哄而上,防止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其次,壮大无人机产业。发挥无人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和产业聚集区的集群效应,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营造创新的热带雨林生态体系。同时,拓展应用场景。市场应用是低空经济的“生命线”。要推进物流运输、地理测绘、低空旅游、农林植保、森林消防、电力巡检、应急救援等应用场景落地,在购置、使用、维护等环节予以政策支持,加强使用场站、销售维保、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拓展服务需求和示范应用。
我建议编制出台国家《低空经济战略发展规划》,是希望明确发展目标、战略任务、技术创新、扶持政策、协调机制等,在产业发展、市场应用、空域改革、基础配套、运营服务等方面重点突破。
“低空经济”城市经验值得借鉴
在国内,“低空经济”在不少城市已初具规模。
浙江杭州是最早一批进行无人机城市场景商业运行的城市。2020年12月,杭州市推出国内首套自主研发的城市级无人机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目前,杭州已建成超1万个5G基站,覆盖面积超1600平方公里,在余杭区划设了25平方公里空域范围用于无人机户外测试场建设。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杭州低空经济的商业应用探索,已成为政府支持下的常态化运行项目,运用场景较为多元,在医疗、公安、交通、环保、应急救援等公共管理部门率先开展应用推广。
2021年,安徽省获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成为全国第三个、长三角第一个全域试点省份。目前,安徽省已初步形成以合肥、芜湖为双核,安庆、六安、宣城等多点支撑的低空经济产业格局。2023年12月,合肥市发布了《合肥市低空经济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 年)》,聚焦“空间保障、产业集聚、场景示范、设施建设”四大领域,出台1项支持政策,实施20项重点任务,将低空经济列入产业集群体系,计划在2024年基本建成骆岗低空融合飞行试验片区,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低空之城”。
2024年,广东省政府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提出支持深圳、广州、珠海建设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打造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高地。
作为世界“无人机之都”,2023年,深圳低空经济年产值已超过900亿元。其中,新开通无人机航线77条,新建无人机起降点73个,完成载货无人机飞行量60万架次,飞行规模全国第一。2024年1月,深圳出台全国首部低空经济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从基础设施、飞行服务、产业应用、技术创新、安全管理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条例明确了市、区政府及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建立了低空经济发展协调机制,统筹产业发展,协调推进重大事项;鼓励成立低空经济领域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组织,参与产业发展规划、技术创新推动、标准规范制定、应用场景拓展等工作;支持社会资本参与低空飞行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并鼓励向社会开放共享;要求市、区政府提供财政、金融、人才、知识产权、土地供应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
广州在低空经济战略规划、扶持政策、产业集群发展等方面行动早、力度大,产业综合实力在全国前列。其中,广州正推动出台《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规划》《广州市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目标到2027年把低空经济总规模做到2100亿元,到2035年实现6500亿元。
上游新闻:目前,国内部分城市在“低空经济”领域已有相对成熟的举措,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您是如何理解这些成功经验的?
周曙光:在做这条建议前,我对国内的深圳、广州、杭州和合肥等城市的“低空经济”进行了研究。我认为,围绕低空经济发展必须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引领、政策支持、基础先行、龙头牵引、产业聚集、技术创新、应用示范”。
以陕西为例,陕西航空产业基础雄厚,产业链条完整,地理位置独特,空域资源丰富,应用场景多样,发展低空经济优势明显。
特别在无人机产业方面,高端无人机研制生产综合实力全国领先,从西工大诞生了中国第一架无人机,陕西也拥有一大批研发、制造、试飞的科研院所,汇聚了爱生集团、科为实业等一批无人机龙头企业,仅西安就聚集了近3000家产业相关企业,从业人数众多,人才储备充裕,布局有无人机重点实验室、无人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内首个无人机试验测试中心。这些为陕西发展低空经济,特别是壮大无人机产业提供了坚实基础。
全国人大代表周曙光。受访者
针对现阶段低空经济发展特点和存在问题,在今年两会,我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尽快编制出台国家《低空经济战略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战略任务、技术创新、扶持政策、协调机制等内容;二是将陕西列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示范省份,以应用场景为牵引,创建一批低空经济未来产业先导区,制定配套政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拓展新业态、新场景,在全国率先形成陕西样板;三是支持西安打造“全国无人机产业创新示范基地”,出台更多支持政策,落地更多重大项目,布局更多创新平台,打造无人机产业集群;四是扶持壮大一批无人机龙头企业。
上游新闻:科为集团作为民营科技企业,关于发展低空经济,您准备怎么做?
周曙光:科为集团作为陕西民营科技企业代表、陕西全省智能仿真创新链“链主”,将瞄准无人化、智能化、信息化前沿技术,争取将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装备和新质生产力,打造科为实业智能飞行器龙头企业,在翱翔小镇建设好陕西无人机产业创新聚集区。特别是在低空经济数字仿真领域,我们将依托陕西智能仿真创新联合体,推进数字翱翔小镇建设,打造无人机产业创新聚集区和低空经济示范区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保障、重大共性技术研发应用平台,重点解决无人机研制周期长、成本高、验证难,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安全性、可靠性评估难等瓶颈问题,为产业创新聚集区上下游企业提供数字仿真平台支撑,助力低空经济发展。
“空中交通规则”政府需制定
上游新闻:您认为,发展“低空经济”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政策引导?
周曙光:政府高度重视和强力推动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全力争取国家层面相关示范试点,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双重作用,加强顶层规划,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完善基础管理制度体系,激发市场活力。
低空经济发展涉及产业端、需求端、基础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需统筹协调、全面推进。
以基础端为例,“低空经济”的核心是“管得住才能放得开”。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空中交通规则,包括航道的设置、飞行器的行驶规则、红绿灯制度等,确保低空飞行有序、安全。
二是飞行器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涉及飞行器型号管理、产能控制、认证注册、交易流转、报废处理等多个方面,确保飞行器质量和安全。
三是违法处置制度,对违反低空飞行规则的行为,特别是操控人,要有明确的处罚措施和程序,维护低空飞行的秩序和安全。
四是低空经济行业标准体系,包括无人和有人的飞行标准、空域分层分级标准等,促进低空经济规范化发展,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基础制度建设要与需求试点应用紧密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逐步建立起一套符合低空经济发展实际的基础制度体系。此外,关于低空经济的安全问题,例如飞行安全、公共安全、数据安全等,在发展过程中也要高度重视。
上游新闻记者 贾晨
编辑:徐远哲 责编:范永松,邹渝 审核:冯飞
上一篇:綦江扶欢镇的蓝莓熟了,快来采摘吧! 綦江哪里可以摘蓝莓 綦江蓝莓采摘园附近最近地方
下一篇:一窗通办 川渝高竹新区企业平均办税时长由3小时缩短至10分钟 一窗通办 川渝高竹新区企业平均办税时长由3小时缩短至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