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女性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产后妈妈,面临育儿和经济双重压力,再加上产后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以及社会角色的转变,使得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如何远离产后抑郁?今天,我们就跟随重庆松山医院妇产科专家,一起聊聊产后抑郁那些事。
26岁的小美(化名),因产后2个月恶露不净,来到重庆松山医院妇产科就诊。妇产科主治医师吴丽萍接诊了小美。小美自述顺产后阴道流血较少,但至今未完全干净。由于经济原因,她一直未能及时就诊。现阶段,她无奶水,睡眠质量差,且有子宫肌瘤病史。
吴丽萍观察到小美在问诊、查体及检查过程中显得异常紧张,身体发抖,声音微弱,眼睛不敢直视医生。陪同的家属不断责备小美的异常表现,进一步加剧了她的焦虑情绪。
家属对小美的指责,让她的紧张情绪更加明显,吴丽萍意识到小美可能患有产后抑郁症,便立即为小美进行了心理测评,发现小美还没有达到产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但存在明显的产后抑郁情绪,如果不及时干预,有可能发展为抑郁症。
吴丽萍告诉小美及其家属,出现产后抑郁情绪的首要因素是恶露不干净。针对小美的情况,吴丽萍为她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门诊,给予她口服药物抗感染、促进子宫收缩治疗,同时对小美进行心理疏导,并与其家属交流沟通,纠正其不正确言行,指导他们积极配合治疗,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美的恶露问题得到了解决,她的情绪状态也有了显著改善。
什么是产后抑郁?
我们常说的产后抑郁症,其实大多数为产后抑郁情绪。它和产后抑郁症有显著的区别。产后抑郁症达到了疾病的诊断标准,需要到医院精神心理科进行诊疗,而产后抑郁情绪是一种状态,需要预防其进展。
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女性在生产后的一段时间内会表现出抑郁的情绪和症状,但是一般症状轻,而且大多能自我调节,多数能在两周内缓解,但其中的少部分会发展为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有哪些症状?
产后抑郁症的常见症状有:悲伤抑郁、兴趣下降,经常莫名哭泣;愉快感缺失,体验不到照顾孩子的快乐;精力下降,休息睡觉也不能恢复疲乏感;食欲下降,还有焦虑易怒、注意力下降,敏感多疑、自我评价低等。严重时,甚至出现幻觉妄想、自杀或伤害婴儿的想法和行为等。
发现产后抑郁怎么办?
目前已有多种方式可治疗产后抑郁症,主要治疗方式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心理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通过心理咨询,解除心理因素。予以宝妈更多情感支持、社会支持和家庭关爱。如心理治疗无效,则需结合药物和物理治疗。
如何预防产后抑郁症?
孕妈在孕期可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妊娠知识、分娩常识以及育儿知识,让自己有充分的准备,迎接身体和社会角色的变化。“准爸爸们”要充分了解产后宝妈的变化,当宝妈出现情绪波动时,不应随意指责,遇到产后病理改变时,不要夸大病情,而是科学就医,并且尝试从宝妈的角度去接纳和包容。此外,家庭成员应共同承担照顾孩子的责任,并对产妇的付出予以肯定。(资讯)
原标题:超半数新妈妈“不开心”,妇产专家支招远离产后抑郁
编辑:周晋羽 责编:黄蔷 审核: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