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月,那游戏
文/袁堂栋
童年的游戏,几乎没有高大上的项目,占不了多少场地,也几乎不用成本,却给我等草根们的童年时光带来了欢乐、满足、回忆。
童年的游戏项目,屈指算来,还真不少,什么跳房子、捉迷藏、丢手绢呀,什么击鼓传花、老鹰叼小鸡呀,等等,每一样都有独特的趣味。
童年虽远去,但记忆深处,还留有不少“游戏之最”。
“发黑板”——最经济的游戏
这个游戏的工具就是手,手掌为白板,手背为黑板,两人及以上均可活动。两人约定黑胜则黑,白胜则白,一般情况下,出黑板者胜。三人及以上,则围成一圈,将手或伸在面前,或举在头顶,或藏在身后,或握成拳头,一起吼“白板黑板走”,同时快速出手。其中一人若单独获得某一板位,即为赢家,则拥有处罚权。
处罚一般为击打输家手板。轻重与平时疏密程度息息相关。关系好的,则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关系一般的,则缓缓落下用力拍打。若约定“罚死球”,受罚者则不许避让,无论多重都得接受。否则,可相互揣摩,斗智斗勇,或快速出击制胜,或有效规避风险。
谁也不敢保证永远是赢家,用力都不会太过。当然,有时也会有些“意外收获”,假如没注意,碰到惩罚对象刚揩过鼻涕,蹭一些在手上也是常事。
当然啰,也有发生冲突的时候,原因嘛,就不一一列举了。
也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有一次,不知道是击打重了呢,还是反应过激,游戏过程中,堂弟居然拿起小挖锄反击。锄尖触到了我的右眼眉棱上,差那么一点点,就让眼珠报销成独眼了。
可怜的我,既要忍受伤痛,还要接受大人的惩罚。
“抓子儿”——最不择场地的游戏
课桌、地面、石板,都是“抓子儿”的场所。
放羊时,快速清理出一小块地坪,就近选择7颗大小相近的石子,也可以进行一场比赛。只是输了的,必须拿起镰刀恋恋不舍地离开。
有一天,我们在半山腰发现了一处白鳝泥,便用近一个星期的时间,平整出近3平方米的地坝,算是解决了两个生产队放羊娃“抓子儿”的活动场地。
一般情况下,都是让牛羊在抓子场地以下,大家尽情玩耍。但乐极生悲,朱家的羊还是被狼咬死了一只,害得大家在惊恐中都吃了大人一顿板子。
抓子的工具,也有用烂瓦片打制的。若使用石头或钉锤等工具不当,砸破手指的事时有发生。我的左手中指指头破裂并长成现在的扁平状,就是当年使用工具不当的结果。
要想“抓子儿”刺激,还得是在杏子成熟时节。好不容易凑齐7颗杏核,一出手不顺,就可能被人赢走。7颗杏仁,有可能换回一家人一餐用的食盐。输了,你就自认倒霉吧,是不会有人高风亮节主动奉还的。
杏核还可以弹着玩。单手或双手抛出7粒杏核后,确定其中位置较好者为“母子”,即击打其他杏核的工具。用食指画圈后,弯曲食指击飞“母子”,击中目标,可将其收入囊中。
前提是,画圈时不能触动“母子”或其他杏核,否则,算违规,让下一名接着玩耍。击打过程中,只能由近及远,飞越击中者不算。
接任者以前一任“母子”落点为起点,进行相关活动。6颗杏核有主后,由第2号提供杏核,并享有优先权。
有时,为了获取一粒杏核,选择趴在地上,整得灰头土脸者有之,衣衫不振者有之,情形十分儿狼狈,一不小心,还有可能整成大花脸。
有的玩伴指功了得,弹到脑袋上,轻者起个包,重者还要流血,着实让人畏而远之。
“荡秋千”——最危险的游戏
山里的秋千,品种不少,看似浪漫,也潜藏着危机。
利用碾压庄稼的石磙作支撑点,供3人同时游戏的称之为磨盘秋。在上面转久了,会让人头晕目眩,站立不稳,严重者会连连呕吐。
在两树之上绑一横木,系上绳索的,则为树秋千。竹制的秋千绳,经不起长时间损耗,有时也会断裂。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会发现。
有一年,却出现了意外,绑在我家门前的秋千,断裂之处却出现在右侧横木之上,不注意,一点儿也看不出来。堂弟坐上去后,我们喊着一二三罗,使劲推送,让秋千越来越高。右侧秋千忽然断裂,堂弟像一只小鸟一样飞了出去,扫得竹林啪啪作响。我们都惊愕地张大了嘴巴。好在堂弟反应敏捷,情急之中用右手抓住左边的秋千绳,随后荡了回来。只是单绳返回后,双手不同程度地受了些伤。如果他撒手,外面是坚硬的一坡石头,后果不堪设想。这次意外后,秋千绳减少了尺寸,自然也降低了高度。
“撵柚子”——最刺激的游戏
“上山撵得到狗子,下坡撵得到柚子。”据说,这是我们小学语文老师的亲友演绎的传奇。传说他经常食用熊掌之类补品,精力过人,下山速度惊人,连滚动的柚子也能追上;和上山的狗子拼速度、耐力,让狗子见了,都躲得远远的,类似于电视剧《湘西剿匪记》中土匪头子田大榜。
以前,买不起篮球,我们就让尚未成熟的、成熟了但个头较小不能食用的麻柚子变蔫,当作篮球在生产队的打谷场上活动。当然,偷摘尚未成熟的果实,要冒主人家责骂、大人责打的风险。
听说传奇玩法后,我们很快进行了尝试。
柚树刚刚开花,便用扁状石头代替。石头都滚进了庄稼地里,损坏了作物,参与的人家都扣了工分。参与的小孩们几乎都吃了板子,第二天走路都不怎么自然。
我们兄弟虽然吃了板子,但还有另类收获。从庄稼地里逃出的野兔,见上面还有石头滚来,选择向下撤退,在狗子追赶下,掉进了我家旁边的小水凼里,让我们改善了一下伙食。
撵狗子的游戏,不怎么精彩。狗崽们没得奖励,向上奔跑一阵后,还主动停下来等待主人,也就分不出胜负。
有一天,正在“抓子儿”的我们,被一阵阵紧促的羊叫声惊醒。只见狗儿们狂吠着,拼命冲向山顶,冲向散乱的羊群。
小伙伴们都是“铁脚板”,迅速拿起镰刀向羊群跑去。也许是饥饿所致,也许是天生不惧怕人类小屁孩,任小伙伴们投掷石块,大声呵斥,狗儿们狂吠,那狼就是懒洋洋地蹲在那里。大人援军将至的时候,灰狼慢悠悠转身,走了几步后,忽然一跃,消逝在我们眼前。
柚子成型时节,我们盼来了期待已久的“撵柚子”游戏。
我也是“铁脚板”,砍火棘、蔷薇、牛王刺等,都是赤脚踩着操作。但哮喘、肝炎等病让我不能剧烈运动,只能抛柚子,当裁判,饱眼福。
抛柚子也有讲究。预备一块石板,使劲扔在上面,让柚子跳跃出去;瞄准稍近的石块,奋力击打;丢在脚下,让柚子自然滚动;抛向远处,让柚子或滚动,或落地生根,静止不动……
争抢过程是十分激烈的,有时甚至充满了凶险,好在没有出现伤亡事故。
奖品有一点点,要么是石板上烤熟的红苕、洋芋片,要么是火堆里烧熟的苞谷、黄豆,要么是小手搓揉后加盐窝麻菜,要么是采摘的应季野果。
获奖者一般不会独吞,而是选择共享。
除了野果,其他奖品我从未分享过。即使强塞给我,也不曾动摇。
因为我是听话的好学生哪,怎么能侵占集体资产?
“挤热和”——最热闹的游戏
百年山村小学——巫山县起阳小学虽然海拔只有400多米,但一到冬天,还是出奇的冷。因为穿着单薄,加之没有取暖条件,同学们脚上手上几乎都长有冻疮。
晴天下课后,还可以到教室外、操场上跑一跑,增加点热量,雨天,可就苦了大家,冻得一个劲儿打牙磕。
有一天,两个同学争执打架,大家劝架,不知不觉挤到了墙角,争夺扫帚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让大家都感到了暖意,有的同学甚至还热得满头大汗,混乱因上课铃响而很快结束。
下课后,大家又尝试着进行身体接触,相互碰撞着,并有节奏地呼喊“嗨哟嗨哟”,以增强气氛。这个活动也吸引了其他班级,大家纷纷效仿,因为活动产生了热量,大家命名为“挤热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湧 审核: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