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傍晚,扬州高邮市公安局送桥派出所接报,一居民在高邮湖边捡到一只受伤的黑天鹅,请求救助。咨询过专业意见后,民警配合林业局工作人员将黑天鹅送至指定地点动物保护地治疗养伤。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加快,野生动物种群及其数量明显增多。为保护鸟类物种多样性,高邮市一直以来多管齐下,严守“候鸟生命线”。
常态化执法
打造候鸟舒适之家
高邮湖是扬州最大的自然湿地,冬天的高邮湖,数以万计的候鸟来到这里越冬。近年来,高邮湖水域生态环境日益改善,野鸭子,白鹭等水生动物越来越多。为保护候鸟们的栖息环境,清除猎捕隐患,近年来,高邮市政府联合相关部门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行动。
通过陆上、水上两路侦查,并依托无人机监管巡查,相关部门进行了“全方位、无死角、全覆盖”排查,以震慑潜在的违法行为。同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商讨和解决在野生动物保护监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常态化的水上联合执法行动,让不法分子打心底敬畏法律,进而对高邮湖野生动物形成“不敢捕、不能捕、不想捕”的习惯,进而优化了候鸟们的栖息环境。
为了让更多群众参与执法行动,共同守护候鸟安全,今年1月,高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印发《关于陆生野生动物救助和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实施办法》,明确了破坏陆生野生动物资源具体违法行为、奖励对象和标准。同时设立24小时有奖救助举报电话和信箱,专人受理举报线索,第一时间调查核实、兑现奖励。
截至四月,扬州市记录到的野生鸟类已有313种,最具代表性的“鸟中国宝”东方白鹳数量逐年增多,目前已达230只左右,鸟巢超过70处。
科学监测
及时救助落难候鸟
为帮助遇难候鸟脱险,高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救助模式,依托12345政务热线、野保站值班电话、抖音微信等平台和定期巡查,加大对受伤、病弱、受困、迷途等野生动物救护力度。
“由于争巢打架、误食毒药、学习飞行等原因,一些东方白鹳会不幸受伤,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提供及时救治。”扬州茱萸湾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兽医杨君介绍,今年1至4月,中心共救助了4只暂时失去飞行能力的成年东方白鹳,在工作人员“保姆级”悉心照料下,有3只成功康复,经过多项精细“体检”,具备了放飞条件。
5月23日,在高邮市界首镇大昌村,3只被救助痊愈的东方白鹳,佩戴上卫星追踪器后,被集中放飞、回归自然。追踪器可以向后台持续定期传送经纬度等数据信息,清晰展示东方白鹳在扬州的觅食、繁殖、停歇等活动轨迹和迁徙路线。
这是扬州首次利用跟踪器对东方白鹳进行迁徙动态及其规律的科学监测,可以为东方白鹳保护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同时为深入开展候鸟科研和湿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截至今年五月,高邮市近5年救助的东方白鹳达40只,康复后集中放飞的有17只。
加强宣传
爱鸟护鸟深入人心
今年3月,高邮鹳驿站护线爱鸟志愿服务结对共建工作启动,引导团员青年积极参与界首湿地生态保护和东方白鹳护线爱鸟志愿服务。
结对共建后,该志愿服务队将运营“鹳驿站”微信公众号,打造护线爱鸟交流阵地,同时深入学校、社区、村庄等,进行护线爱鸟常识宣传,并定期组织城乡青少年走进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户外课堂”,开展东方白鹳保护知识科普活动。此外,志愿服务队定期学习护线爱鸟专业技能和专业技能交叉等培训课程,提升综合技能素质和科研实力。
4月22日,高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展以“完善保护体系,护佑候鸟迁飞”为主题的“爱鸟周”宣传活动。通过设立咨询台、深入营业场所释法等形式,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和“有奖举报”实施办法等内容,呼吁社会公众共同保护野生动物,爱护生态环境,为鸟类等野生动物营造良好的栖息环境。
活动当日,工作人员深入学校、农贸市场、餐饮店等多个场所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宣传,同时会同公安、湖管会等部门对高邮湖进行执法宣传,并发放宣传材料及张贴警示标语,旨在掀起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攻势,确保高邮市非法猎捕野生动物案件为零。
各类宣传活动的开展,增强了人人爱鸟的社会共识,营造了人人护鸟的积极氛围,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高邮市将积极构建“政府统筹+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联动救护机制,并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公众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提升全社会爱鸟护鸟的意识和责任感,让更多的鸟儿在扬州“安家落户”。
文/王新宇
编辑:张沛 责编:周希 审核: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