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检项目中,心电图往往是不可或缺的一项检查。而检查结果出来后,不少人拿着提示“ST-T改变”的心电图报告,焦虑紧张地希望立即得到医生的解释与指导。部分年轻人拿到报告就立即百度,然后给自己随意扣上“心肌缺血”的帽子,甚至服用一些不必要的药物。
为了让大众正确认识心电图报告中的“ST-T改变”,今天,我们邀请到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足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曾云洁,为大家答疑解惑。
什么是ST-T改变?
首先简单说明一下什么是心电图,心脏完成收缩和舒张一次就是一个心动周期,是由心脏本身的电活动指挥的,心电图是将心脏不可见的电活动转变为可见的图形,借由心电图机和与体表相连的电极片、导线完成记录,让医生可以判读心脏是否正常工作。ST-T代表从心室除极完成到心室复极,也就是从心室收缩完成到心室舒张的电活动。ST-T改变包括ST段和T波的改变,ST段改变常见的有ST段抬高和ST段下移,有时也可见ST延长,在ST段下移中可见下斜型、水平型及上斜型,T波的改变包括低平、高尖、双向、倒置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ST段抬高型ST-T改变常常是一种很严重的临床情况,更多见于超急性期或急性期心肌梗死、变异型心绞痛、急性心包炎、急性心肌炎、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等紧急情况。
导致ST-T改变的原因
1.检查的误差,比如心电基线不稳或上下漂移;
2.药物的影响,如洋地黄、奎尼丁、胺碘酮、三环类酚噻嗪类抗抑郁药等;
3.电解质紊乱,如钾、钙、镁离子等的异常;
4.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焦虑、抑郁等;
5.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特别是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左心室肥厚、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早期复极、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心包积液、先天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遗传性心脏离子通道疾病、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糖尿病心肌病等;
6.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意外中的蛛网膜下腔、颅内出血、急性脑梗死、颅内损伤、大脑静脉血栓,神经外科术后及脑肿瘤、感染等;
7.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嗜铬细胞瘤等;
8.其他:中毒、缺氧、严重贫血、严重的胸廓畸形如漏斗胸、饱餐、过度换气、体位改变等。
此外,研究表明正常人中有ST段异常的约占10%~30%,T波改变者约占15%~20%,尤以女性,特别是中青年女性(尤其绝经期前)更为多见。
遇到ST-T改变怎么办?
应该根据患者年龄、基础疾病、临床症状等来区别对待。
1.对于年轻人,有乏力、头晕、心累、心悸等症状需要明确是否合并心肌炎、心肌病、甲亢、贫血、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焦虑与抑郁等,还有必要通过心脏彩超排除先天性心脏缺陷。没有基础疾病和没有任何症状的年轻人,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但如果慎重起见,检查一下电解质,做一下动态心电图以及心脏彩超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2.对于中年人,如果有长期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尿酸血症、肥胖、心脏病家族史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且有胸闷、胸痛、心慌、头晕、乏力等症状,需要高度警惕心血管疾病。建议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完善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心脏彩超、冠脉CTA、冠脉造影等检查,以进一步明确病情。如果没有以上危险因素及症状,仍应接受专科医生对ST-T改变的具体表现进行多方位分析后所给出的检查建议。
3.对于老年人,需首先警惕心血管疾病,特别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的老年人,不管是否有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都应该积极就诊,进一步完善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脏彩超、冠脉造影等相关检查,明确心电图改变的原因,以免错过最佳诊治时间。
ST-T改变受多种疾病与因素影响,不能凭自己非专业知识去认知和处理,如果体检发现ST-T改变,需要找专业医生综合年龄、性别、生活习惯、其他合并疾病、症状等来进行诊断分析,才能及时治疗相应的疾病。
作者简介》》》
曾云洁:中共党员,主治医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足医院心血管内科从事临床工作13年,发表SCI论文1篇,科技核心期刊论文3篇,擅长冠心病、高血压、风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资讯)
原标题:健康科普|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足医院:体检时心电图有ST-T改变,是心脏有问题?
编辑:向娇 责编:黄蔷 审核:毛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