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蓝地绿基因红,有地有人有机遇”正在成为盐城最鲜明的城市标识。7月16日上午,江苏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盐城市相关负责人围绕“坚定不移走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作介绍。
从2014年到2023年,盐城市经济总量连跨4个千亿台阶,达到7404亿元,位列全国所有大中城市第38位。近三年面对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盐城加大政策集成力度,经济增速始终稳定在6%左右。此外,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产业规模突破千亿,成为全省第6家工业总量过万亿的城市。盐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明康介绍,盐城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围绕“5+2”新兴产业和23条重点产业链,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为重点产业逐一量身定制一个行动方案、一套政策措施和一张招商图谱,力争重点产业链规模年内突破8000亿,汽车产业重返千亿,新能源产业争创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盐城生态禀赋得天独厚,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国际湿地城市两块“国际金字招牌”,素有“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故乡”的美誉。空气环境综合指数连续8年保持全省第一,也成为全省唯一的首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当前,盐城正试点建设(近)零碳产业园,布局了“绿电+氢能”、“绿电+冷能”、“绿电+新型电力系统”等多种路径,为全省全国形成尽可能多的建设模式参考。张明康说:“我们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英国标准协会等建立合作关系,探索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碳足迹认证和零碳园区建设标准体系。接下来,将陆续发布沿海(近)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规范、江苏省(近)零碳产业园建设指南导则等,最终形成一套国家认定、国际认可的标准体系,打造具有全球影响的标杆园区。”
这个月,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成果发布中,盐城市盐业文明考古项目成功入选,表明了盐城自古以来就与“海”密切联系,与“盐”相伴而生。近年来,依托全省最长的海岸线、最大的滩涂资源和最广的海域面积,盐城市沿海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盐城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孙海山介绍,企业是海洋经济发展的主体,盐城将进一步激发海洋科技创新动力,赋能企业发展:“我们鼓励海洋企业加快海洋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突破海上风电制氢、海洋生物医药原料开发、耐盐碱种质资源研发等关键技术,健全多层次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催生一批海洋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原标题: 逐“绿”前行,“碳”寻新路!盐城亮出“成绩单”和“任务书”
编辑:张沛 责编:周希 审核:肖玲
上一篇:1年近40场次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0余个 绵阳游仙区小微协商这样办“大事”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持续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下一篇:上半年山东省进出口16191亿元 同比增长4.3% 2022年1至11月山东进出口总值 山东前5月进出口同比增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