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
文/彭小容
记得在曾经学习过的小学课文《种子的力量》一文中详细阐述了,世界上气力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小时候的我,懵懵懂懂就相信种子的力量非常大。
种子,对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孩子而言一点不陌生,每年冬天母亲都会选择玉米、豆子等农作物的种子,颗粒最大,最饱满的才能作为种子,母亲相信这些种子来年种子在地里,辛勤耕耘,一定会生根发芽,最后丰收。长大了,喜欢素食,明白种子是植物的精华,也从不担心自己的蛋白质等各种营养的缺失,常常吃生命力最顽强的各类植物种子,如豆类、五谷杂粮。
植物种子的力量大、营养丰富,今天,我却看到了不一样的种子——文学种子。
近日,有幸参加张远伦《镇居者说》新书分享会,该书写的文化、亲情、风光、追忆、世态都出自作者家乡彭水郁水镇,分享会安排在该镇理所当然。当我们车直接开到郁山镇中学,听着亲切的《运动员进行曲》,跟着青春的脚步带到了大操场,纳闷着,不可能在大操场做新书发布会吧?
随着队伍,走下台阶,抬头一看舞台的中央,显示屏上就是张远伦《镇居者说》新书分享会,摆放着一个比人还高点的新书封面。操场上,一列列整齐的方队,就在我们嘉宾区身后。震撼!在我十多年的文学工作中,如此隆重,如此热烈的新书分享会,实属首次。
在分享会上,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远伦的答谢词。原来远伦在郁山中学读书时,是在学校的路灯下,半夜跑到校对面的水泥厂悄悄阅读各种文学作品,为了吸取文学营养,只要能阅读喜欢的文学作品,即使伴着机器轰鸣、吸着水泥粉尘,也不觉得苦。正是这份热爱和执着,文学种子就在那时深深扎在了少年的心底,今天正值壮年的来到熟悉的母校,为母校的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远伦是激动的。当年的一颗文学种子,已经长成了茁壮的大树。孩子们看到这位高高瘦瘦的大哥哥,曾经在自己学校的这个角落里读书,现在成为一位有名的诗人,孩子们听着他的讲述,掌声此起彼伏,欢欣鼓舞,为有这样的大哥哥自豪。诗人距离自己这么近。
初夏的五月,万物并秀,生机盎然。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季节里,各种生物都在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生命力。当晚,郁山中学的学生们在操场上举办了诗歌诵读“嘉年华”活动,孩子们的青春在一首首熟悉的诗歌中绽放着,跟着诗人幸福地述说对家乡的爱。远伦的现场分享,无疑是一粒饱满的文学种子,为母校的学弟学妹们成功地种下。
走在学校操场边上,我看到了久违的萤火虫,一闪一闪,一只、两只、三只……我兴奋地看着,越来越多,飞得也越来越高,仿佛我看到了郁山中学的孩子们,此刻变成了一只只萤火虫,越飞越高,翻过对面的高山,飞到了天空,变成了一颗颗明亮的文学星星。
作者简介:彭小容,重庆文学院办公室主任。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湧 审核: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