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凉夏之都
文/雪小禅
我喜欢西宁。第一句话,我要这样说。
当我走在冰凉的夏天的西宁时,我给朋友发短信说:我爱西宁。
是的,西宁。一个高原上的城市,一个天高地阔的城。民风淳朴,像回到多年前。人文厚道,那些街边艺人吹拉弹唱着,并非为稻粮谋生。
早晚还很冷,要穿长衫。一个人走在风中,有薄薄的喜欢。
西宁是浓烈的红色,食物要大——馒头馍馍房的大馍馍大得惊人,味道奇香。买上一个可以吃上一周。街上戴着黑色面巾的女子,眼神干净。回族的女孩子,有一种难得的清澈。我与她们擦肩而过时,会闻到身上的异香。
西宁又是静的。街上人不多。像一个低调的中等城市,并不像一个省会城市——三三两两的人,烈日炎炎,刺眼的阳光,并不觉得烦。只觉得天地流转,人世浩荡,应该有这样的明亮。
一点也不阴柔。一点也不温存。只觉得是一头烈焰下的马,奔跑着……这是放肆的西宁,却也有踏实和肯定。
下午太阳稍微落下去之后,去骑自行车。阳光洒在裙子上,提着裙子骑。听到路边传来好听的西宁话,发音短而促。“吃饭撒,好吃撒,你好看撒,常来撒……”
“撒”字说得真动听。我真爱听他们说话,特别像在一个奇怪的地方。而这个地方,有童话一样的安静。卷舌音听着有些异域情调。也的确是异域了……
人或者食物,都与内地格格不入。
面馆极多。一个挨着一个。宽的细的……或者面片。都好吃。粗瓷碗,一大碗红油飘着。又鲜又亮……莫家街上的小吃有几百种,从头吃到尾的话,对肠胃是考验。
酸奶到处都是。老青海酸奶。很多小店都有自己制作的酸奶。第一次见到中年男人喝酸奶是在西宁。整个一排全是中年男子。我很惊讶。有人告诉我,西宁男人是喝酸奶的,像喝茶一样。
夜了。半个城的人仿佛全出来了。吃烧烤。
羊肉串实惠而厚实。排骨上的瘦肉烤出来异常香。我本来不吃羊肉,但居然也吃掉七八串。
还有把羊排肉。肥而厚。吃下去,并不腻。回族或者撒拉族女子,戴着盖头,露出干净眼睛,男子坐在外面烤着。
可以吃到半夜。
当然有面片。
有膻味。可是,放上辣椒,就着茶,吃下去。可以吃几碗。吃撑了,仍然想吃。
熬茶也好。去油腻。牛肉吃太多了,必须要喝它。
熬茶成分——茶,盐,麦仁。一杯杯喝下去,对胃极好。很老实地保护着我们的肠胃。
其实更多喜欢西宁的来自它的老实。
像一个不言不语的小伙子。又踏实又沉默……会疼人,心里宽容,憨厚的笑。没有比西宁更老实的城市了。所以,我的朋友会一住几个月,好像这里是她的城。她说西宁,是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
就像苏州是我的城。
还有朋友,因为喜欢西宁而离开上海或北京,或者,每周会飞去西宁打场羽毛球。西宁有一种特别让人温暖的气场——一点也不张扬,踏实在过日子。日出而做,日落而息,一切那么自然。没有比西宁更不浮夸的城,它自给自足,永远那样满足于这个城市的味道。
更有青海湖。
离西宁两个半小时的车程。你就可以看到那上天垂下的一滴眼泪。蓝色的,巨大的——
你可以不哭吗?不可以。
你可以不震撼吗?不可以。
后来我想,西宁也许有了青海湖才如此厚实、清澈。
当我坐在湖边安静发呆时,一切语言都稍显多余。终无言。大美青海湖。是上天滴下的最干净最伤感也最忧郁的一滴蓝色眼泪。高山上的湖水,一层层的雾气升起来,湖与天连在了一起……这雾气,这圣灵,一定弥漫在了西宁。
所以,西宁呀,大气包容,所以,它厚实敦诚。绝不浮夸。有一说一。或者更低调沉默。
听着花儿的时候,常常眼睛会湿。花和与少年。永远的青春。我的花儿,我的少年。我的青海。
夜晚,走在西宁花园南街这一边,有很多安静的酒吧。不要怕,只要十块二十块就可以泡在那里。别以为是在北京上海,不怀揣千元不敢去泡酒吧。街上人还是少。人烟这么稀薄。恰恰是我最喜欢的宁静。
抬头看,远处格林威治钟滴答走着。圆月亮挂在天上,我呆呆地看着它。有点心酸,有点欣慰——西宁,以它最敦厚和诚实的态度安慰了我。
感谢西宁。
因为,它明白我。至少,是我在最孤独的时候,曾经与这个城,相依相偎。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湧 审核: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