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6月1日,重庆已进入主汛期。6月21日,重庆市水文监测总站发布今年首个市级水情预警。
7月10日,受上游及本地强降雨影响,境内嘉陵江流域出现入汛以来首轮洪峰,比预计的时间有所提前。
随着数字化的“黑科技”上线,有那么一群“追潮人”,运用各式智能装备,为航道交通通畅、城市内涝治理等保驾护航,通过智能化涨水监测预警设备,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上游新闻记者走近这一群体,揭秘汛期来临之际,他们如何利用AI“追潮”,又是如何通过高科技设备,在救援抢险中,大大提升营救效率的。
“滨江公园水域,一名中年人戴游泳圈下河游泳,一名青少年靠近河边。”在万州区的重点水域,每当市民下河游泳、戏水,万州区应急指挥大屏都能立即感知到事件的发生,并识别出人员的年龄阶段、游泳设备等相关信息,形成预警。8月6日,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这一智能监控系统正默默守护着市民的安全。
“一旦有人员涉水、游泳,系统都会立即将信息发送给相关应急人员,防止溺水等安全事故的发生。”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万州城区临江而建,长江穿城而过,加之区内多所学校,青少年防溺水工作尤为重要。尤其在暑期,江边往往是孩子们游玩的热门地点,给溺水预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万州江南新区的滨江公园有一排梯坎可以下到江边。上游新闻记者在这里看到,梯坎两边都安装有摄像头。不过7月系统上线之前,摄像头还没有能够自动识别的“聪明大脑”。
“我们自主研发的智能算法能够自动分析摄像头采集到的视频素材,实时识别出应急事件的相关信息。”中冶赛迪信息智慧城市视觉产品负责人魏星说,在临江的重点区域,算法生成看不见的“电子围栏”,一旦有人进入,附近智能升级的“千里眼”就会马上捕捉关键信息,让应急管理人员实时掌握现场情况。
“别看这台设备小,它的功能却很强大。”中冶赛迪信息智慧城市视觉算法研发人员廖寄语,拿出了一个小小的盒子,“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T-800边缘计算设备,它就是让普通摄像头变得更聪明的‘秘密武器’。”
T-800搭载国产芯片,适配几百个算法场景,让监控设备变得会思考、能识别。例如面对车辆违停、打架斗殴、烟火检测、垃圾满溢、人员聚集等场景,它都具备自动识别分析的能力。
据介绍,T-800的一大特点是它能和场所原有摄像头进行适配、联动,充分利用旧有设施,节约改造成本,一台设备就能识别10路视频信号。基于原有摄像头的画质条件,AI算法能够对画质进行优化处理,准确判断事件状态,目前算法识别率均在90%以上。为方便后台管理,系统还可以在大屏上以轮播方式展示当天发生的应急事件详细信息,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等级、描述和处理进展。
目前,该系统已接入万州区20多个重要点位的前端摄像头,有效提升了城市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同时,相关智能算法在重庆荣昌区、高新区、江津区、四川乐山等地也有项目应用,用智能“千里眼”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溺水“生命线”。
上游新闻记者 陈竹 摄影 任君 视频编辑 王善昆 彭玺 美编 魏嘉
编辑:杨虹 责编:吴忠兰 审核: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