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硕果飘香。
在石柱县桥头镇,不少美味的水果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陆续迎来丰收时刻。在田畈村,1700余亩“田畈梨”吸引游人前来采摘;在瓦屋村,已经挂满枝头的脆红李还没有完全成熟,就已经拿到了订单,销售一空。果香四溢的甜蜜事业,正成为助力当地打造全市乡村振兴“桥头堡”的幸福事业。
田畈梨:
打造水果产业标志性产品
这段时间,对于每一个来到桥头镇游玩的人来说,品尝一下果香四溢的田畈梨,一定会让人难以忘怀。原来就在7月19日,桥头镇田畈村举办了首届中国梨村“田畈梨”采摘季活动,仅在采摘活动开幕当天,种植户就销售了2万多斤田畈梨。
“这段时间黄水旅游很火爆,我们前几天过去卖梨子,一天就卖了1万多斤!”田畈村党支部书记曾瑞华笑着告诉记者,从2016年该村正式开始种植,田畈梨已经成为了村子的金字招牌。“17.5万株梨树,主要品种有翠冠梨、黄金梨,预计今年产量可达到400多吨。”
说起田畈梨的故事,还要从8年前说起。当年,为了解决村子里产业缺失的问题,曾瑞华去到北京请来四个农业专家,对田畈村的气候、水、土进行科学论证,并带着专家去了山东、山西、四川等多个地方,最终将山东的翠冠梨枝条和山西的黄金梨枝条,分别带到与田畈村有相同环境条件的四川苍溪,与当地的雪梨母本嫁接,最终在2016年1月育苗成功。
2016年8月19日,当选田畈村党支部书记后,曾瑞华动员全村进行种植。2021年,田畈梨进入丰产期,村子里的“甜蜜事业”终于迎来了好收成,田畈梨也成为了桥头镇水果产业的标志性产品。
而在田畈梨园的山顶上,围绕梨文化元素进行设计的万村小院·梨花岛国风营地于7月19日开业。它将“梨文化”融入其中,打造成为了一个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示范项目。通过举办梨花节、采摘节、梨树认领等特色活动,在吸引游客前来游玩的同时,也让田畈梨的影响力进一步打响,带动当地村民增收。
脆红李:
还未正式采摘就已卖空
“预计8月20日就能采摘,根本不愁卖!”在桥头镇瓦屋村,看着漫山遍野种植的脆红李,村党支部书记刘建明如此说道。自去年实现采摘销售以来,瓦屋村的李子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一张新名片,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2017年末,石柱县委、县政府决定,依靠北纬30度的气候优势以及山地优势,大力发展脆李产业。助力打造“石柱红”辣椒、闯出一番事业的“谭妹子” 谭建兰,在村民们的支持下,来到桥头镇,在瓦屋村、马鹿村、长沙村种植脆李1800多亩。
“当时,谭妹子请来专家调研,发现瓦屋村的光照足、土壤好,海拔在800-900米,非常适合种植李子。”刘建明回忆,选好产业后,2018年初,包括脆红李、五月脆、蜂糖李等品种在瓦屋村800余亩土地上扎根——在此之前,这片土地有三分之二处于撂荒状态。
撂荒地重新被利用,村民们也通过土地流转,每年都拿到400元/亩(前三年200元/亩)的土地流转费,还有十余户村民通过来到种植基地务工,一户最多能增收20000余元。
“今年雨水有些多,李子成熟期遇到雨水容易裂果,所以下一步我们计划在基地里加装大棚,进一步提高产量。”刘建明说,瓦屋村还计划通过村子里的果酒坊,将品相差的李子卖给果酒坊酿酒,进而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记者从桥头镇政府了解到,围绕特色果业种植,目前当地累计发展脆李10000亩、翠冠梨1700亩,注册“石柱脆红李”“田畈梨”等一批优质农产品商标,万余亩果树遍布田间地头,带来无限生机与朝气。
上游新闻记者 王梓涵 通讯员 谭华祥
编辑:周芝逸 责编:郑亚岚 审核:宋岩
上一篇:局地40℃!重庆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重庆暴雪橙色预警发布 重庆橙色暴雨预警
下一篇:2024第六届巫山“美景美食美物”走进烟台宣传周活动启动 2024第六届巫山“美景美食美物”走进烟台宣传周活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