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脆李为何频频入选全国全市典型案例? 巫山脆李最新消息 巫山脆李种植及管理技术
创始人
2025-06-15 16:03:43
0

盛夏未央,巫峡两岸脆李未歇。8月20日,巫山双龙镇龙王村的晚熟脆李再次摆上市民的果盘。

从7月初到8月末,这一颗清脆甘甜的小小脆李,在海内外大型超市上有了一个响亮的名片——“巫山脆李”。

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全市评出十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巫山脆李”名列其中。

01

荒山上长出的碧玉嘉果

巫山脆李铺就绿水青山。卢先庆 摄

巫山脆李是在贫瘠山地上长出的果实。

巫山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心,是渝东门户、文化旅游名县、山清水秀美县、综合交通强县、移民脱贫大县、生态产业特色县。

巫山脆李种植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唐宋时期,脆李就“扎根”当地了。

曲尺乡是巫山脆李种植最早、最集中的乡镇。三峡水库蓄水后,农田淹没在江水之下,剩下待开垦的荒山,并且土地存在石漠化问题,很难长出好庄稼。

那时,村民只能靠种植玉米、红薯、土豆“三大坨”过日子。

在一次调研中,人们发现原本村民在房前屋后稀疏种植的脆李质地脆嫩、汁多味香,抗逆性强、根系发达,尤其适宜在石漠化土地上生长。

事实上,巫山也适合种脆李。巫山低山河谷地带年有效积温在重庆市排位靠前,日照时数全市第一,这成就了巫山脆李甜脆的口感;起伏的山地地貌,让巫山脆李的货架期可达60余天,比其他李类约多了一倍。这些条件促成巫山脆李种植的“天时地利”。

2007年,县农业部门结合石漠化治理的契机,经过品种提纯选优,大规模的脆李种植在曲尺乡推广。同时,因地制宜,将全县海拔175米至1000米确定为脆李种植适宜区,推广专业化、标准化、绿色化的连片规模种植。

截至2023年,巫山脆李种植面积30万亩,产量13.5万吨,产值18亿元。10亩以上规模种植户4367户18.58万亩,合作社191个5.9万余亩,龙头企业9家3025亩。建成巫山脆李国家标准化示范区5万亩,巫山脆李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12.09万亩,培育巫山脆李绿色食品企业51家,外贸出口基地1个。

通过发展巫山脆李既能绿化山体、平衡生态,又能促农增收,实现“治理”与“发展”两相宜。

县生态环境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巫山山高坡陡,全县岩溶地貌面积409.82万亩,占该县总面积93.1%。岩溶山区土层薄,暴雨冲刷破坏力强,形成了库区生态的脆弱区。保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既是巫山勇当“上游责任”的必然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潜力所在。巫山脆李根系庞大,土壤抓力强,能够绿化山体、锁住水土、平衡生态。近年来,通过创新“石漠土壤化”生态恢复技术,实施三绿化长江、石漠化治理等重点工程,科学规划发展30万亩。此外,巫山种植脆李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约729万吨,释放氧气约534万吨,使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生态环境的改善又进一步提高脆李的品质和质量,增加经济效益,实现“生态为产业增值,产业为生态添绿”的有机结合。

02

“生态”与“效益”的和谐共生

曲尺乡权发村村民王恩海在采摘脆李。卢先庆 摄

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引领群众在推进绿色发展中秉承全局意识,让生态发展结出更多有价值的果实。

提起曲尺乡权发村的王恩海,几乎无人不知。因为他是乡里的脆李种植能手,他家的李子又大又甜,一斤能卖20多元。“这几年,脆李产量年年增加,效益越来越高。”王恩海说,今年,脆李为家里带来20万元左右的收入。

如今,权发村960户村民,家家种脆李。靠种脆李,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万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亲们是有切身体会的。“放在10多年前,许多村民都想象不到,这块贫瘠的山地上能长出如此丰硕的果实。”曲尺乡党委书记卢家庆说。

其实,选择将脆李作为特色产业培育,是县委县政府经过综合考量、科学决策的。巫山处在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具有独特山地立体气候,自然条件特别适宜脆李生长。脆李树不仅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还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能有效帮助山区群众脱贫致富。

“一般来说,如果管护得好,1亩脆李产量能达3000斤以上,按照每斤5元的市场批发价来计算,能带来1万多元收入。”县果业中心一技术员说。

2015年是巫山县脆李产业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年份。从这一年起,巫山县把发展脆李产业写进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以贯之。

这几年,巫山脆李成功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注册商标”,先后被评为“中华名果”“全国优质李金奖”“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巫山脆李的名气也越来越响,据中国品牌促进协会相关数据显示,巫山脆李品牌价值达27.1亿元,连续四年居全国李品类第一。

久久为功之下,目前巫山脆李种植区覆盖全县23个乡镇222村,涉及6万余种植户,脆李亩产值达1.6万元至2万元。全县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6935元增至2023年的15628元,年均增幅13.9%。带动6万余种植户户均增收5万元,占种植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9.8%,亩均收益是传统农业的4倍,巫山脆李成了人们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03

绿色背后的双向奔赴

巫山脆李航班 卢先庆 摄

7月2日,一架邮运专机装上巫山脆李飞向南京,24小时内送到消费者的手中。

为提升巫山脆李的品牌价值和生态效益,从2022年开始,开通巫山直飞南京、巫山冷链直发重庆、成都、武汉等地,实现了全国一二线城市“次晨达”、“次日递”。今年,脆李还“走进”香港,“小李子”走出大山,迈向全国。

同时建设巫山脆李酿酒厂2家,年加工脆李能力8000余吨,年酿酒1000余千升,带动了我县酿酒产业的发展。

围绕“一棵树、一树花、一瓶酒”,打通巫山脆李全产业链,让每一颗脆李都物尽其用,成功打造巫山“江南百里李花长廊”、“江北千顷李庄”乡村生态旅游景观2个,累计吸引游客400万余人次,发展乡村旅游2500余家,带动农户创业和就业2万余人,实现了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共赢。

接下来,巫山将充分依托和挖掘本地自然资源,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力度,围绕青山绿水发展生态产业,产出“生态宝贝”,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利用便捷物流和销售体系,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共赢。

“春季赏花,夏季摘果”,脆李产业具备明显的旅游价值。针对这一特点,在巫山县文产公司的支持下,权发村将传统农家院落加以修复改造,目前已打造12个院落、30间客房。还建设了悬崖太空舱民宿,可以白天坐看长江,夜晚抬头仰望星空。今年以来,“三峡李院”民宿已增收160万元。

“我们还打造了巫山‘江南百里李花长廊’和‘江北千顷李庄’两个大型乡村生态旅游景观,连续举办‘中国李乡·三峡花海’李花节,让更多农户吃上了旅游饭。”县文旅委负责人称。

原标题:它为何频频入选全国全市典型案例?这里有答案

编辑:王光建    责编:孔令强     审核:宋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出伏立秋后反被热晕?网友辣评:... 三伏天这个大魔王终于要挥手告别了,是不是觉得身上的汗珠子都少蹦跶了几下?没错,末伏结束了!也就意味着...
江南新材IPO定价10.54元... 日前,江西江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江南新材”)披露了发行公告,确定主板上市发行价10...
巫溪小伙迎娶高颜值斐济新娘,婚... 近日,以"巫溪文峰小伙迎娶斐济高颜值新娘"为内容的视频受到网友关注。8月27日,发布视频的婚礼化妆师...
可以一次性拔掉4颗智齿吗?医生... 医生,长痛不如短痛,我可以一次性拔除四颗智齿吗?"对于很多长了智齿的朋友来说,可能会时不时地冒出这个...
原创 清... 林烨,一个清华毕业的天才,却选择加入美国国籍,投身导弹研发,甚至把导弹对准了曾经的祖国中国。这个选择...
原创 马... 据报道,在2025年这个看似平常却又暗流涌动的年份,美国政坛与情报界掀起了层层波澜,而这一切,都与特...
im Token钱包:Coin... 这是一款广受欢迎的数字钱包,在全球超 200 个国家和地区收获了超两千万用户的信赖。它致力于为用户打...
女生在塞尔维亚旅游时,出租车司... 近日,一位女生在塞尔维亚旅游时打车,不料出租车司机得知女生是中国人后,全程表达对中国的赞美。
二孩夫妻又生四胞胎,孩子父亲:... 8月23日,已有二孩的产妇李女士在深圳成功诞下四胞胎,从原本温馨的四口之家,瞬间扩容为热闹非凡的八口...
西方企业被“打”疼了:中国不会... 【文/观察者网 张菁娟】英国《金融时报》26日报道,中国对关键半导体材料的出口管制正在冲击供应链,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