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上午,2024年重庆市水稻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在合川区隆兴镇玉河村举行,来自开州、永川、云阳、万州等29个区县共32名选手在田间激烈角逐。
在活动现场,参赛的农机手分组竞技,驾驶着统一型号的水稻联合收割机,在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的水稻田块进行作业,水稻收割机娴熟地穿梭在稻田间。
随着“大铁牛”前方拨禾轮快速运转,成片的水稻被“吞”进去,随后立即将秸秆“吐”出来,收割好的稻谷如金色瀑布般纷纷“尽入囊中”,留下一行行稻茬。
在4号比赛田块,裁判员李刚见选手速度过快,连忙提醒道,“不是开得快就好,今天的重点是减损,评分标准中损失率占60%,效率才占20%。”
站在李刚身旁的另一位裁判陈令说:“你们看看3号地块,机器来回作业容易压倒谷子,属于农机操作不到位所致。而影响机收损失的因素有很多,如机器型号、水稻成熟度等,但关键还是在于机手的操作水平。”
见第一组选手操作完毕,工作人员立马到稻茬里数谷子,他们先是用卷尺测定稻田长宽,以此确定机收面积,再用绳子圈出1平方米的测定区,抓起稻茬间的秸秆碎屑,一颗颗寻找漏掉的稻谷,以此计算出损失率。
“大比武主要考察机手三个方面的能力。”裁判长、重庆文理学院智能制造工程学院副院长赵立军介绍,一是机手安全操作农机的素质,二是作业速度,三是作业质量。其中,作业质量是最重要的考察指标,包括机收作业过程中割茬高度和割幅宽度,以及整个机收过程中的漏穗数和掉穗数。
经过4轮比赛,最终来自重庆市开州区广德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青年机手朱健以损失率1.2%的成绩获得第一名;来自永川区的重庆陶义农业机械股份合作社机手刘波、以及重庆圆桂农机股份合作社机手李质源获得第二名;云阳县丰顺农机专业合作社机手蒲志军、渝北区种粮大户王海文、以及来自万州区的重庆田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选手张华涛获得第三名。
“总体来看,机手的机收水平、农机安全操作意识等相比前几年有明显进步。”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农机化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水稻收获正全面展开,预计今年全市有850万亩水稻迎来机收。“‘减损就是增产’,机收每亩损失减少1%,全市就能增收稻谷8500万斤左右。”该负责人说,举办活动的目的,是通过以赛促训、以赛提技,加快普及机收减损技术,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上游新闻记者 陈英
编辑:滕飞飞 责编:郭承斌 审核: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