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以来,部分美股上市公司如微策略(Strategy)、特斯拉(Tesla)率先将比特币纳入资产负债表,引发市场高度关注。时隔数年,“持币潮”在2024年底至2025年初再次抬头,一批企业重新审视比特币的价值与地位。近日,受美联储政策预期变化、中东地缘冲突以及加密ETF热潮影响,多个市场信号交汇,推动企业重返加密资产市场。
一、Strategy带头增持,机构信心升温
当前,Strategy公司的比特币(BTC)持仓量已达582000枚。作为最早大规模“持币”的上市公司,Strategy的举动再次传递出强烈的信号:比特币不仅是一种避险工具,更逐步演变为战略性资产。
紧随其后,Block Inc(前Square)、Marathon Digital等也纷纷宣布扩大加密货币敞口。多家科技及金融类企业也在财报会议中透露“正在考虑数字资产配置”,标志着比特币正逐步被纳入企业资产管理框架之中。
二、市场动态推波助澜:宏观环境成重要推手
近期,市场环境对数字资产尤其有利:
特朗普公开呼吁美联储降息200基点,加之近期美国经济数据显示通胀放缓,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2025年下半年开始放松货币政策。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往往对风险资产(尤其是比特币)构成利好。
以色列与伊朗局势紧张,引发全球避险情绪升温。比特币在某些投资者眼中已逐步成为“数字黄金”,具备一定避险功能。
美国、香港相继批准比特币现货ETF产品,为传统机构和上市公司提供了更为合规、安全的投资路径,降低了入场门槛。
三、从“炒币”到“持币”:认知与战略的进化
与早期投机行为不同,新一轮的持币潮更多体现的是“战略性配置”的理念。
以Strategy为例,公司高层在公开场合强调:“比特币是过去100年内最强的资产表现工具,我们将其视为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核心部分’。”
四、风险依旧存在:波动与监管不可忽视
尽管市场氛围积极,但“上市公司持币”并非没有代价:
因此,持币公司往往需在创新与稳健之间权衡,合理分配资产比例,避免因“重仓加密”而带来系统性风险。
五、展望未来:加密资产将如何嵌入主流投资逻辑?
从“另类资产”到“可配置资产”,再到部分公司视为“核心资产”,比特币正在经历一轮前所未有的“机构化重构”。若全球利率持续处于低位、法币信任边际削弱,以及监管明确化持续推进,比特币作为企业资产的“正式身份”将日益稳固。
对投资者而言,这一趋势传递出两个关键信号:
结语:
上市公司持币潮的再度兴起,不只是一个新闻事件,更是一个时代信号。它揭示了比特币与传统资本市场之间的融合正逐步加深。未来的市场竞争,不仅是科技的较量,更是认知与资产配置战略的比拼。而这场“持币大潮”,才刚刚开始。
上一篇:重庆市数字捷充平台建成上线 助力打造便捷超充之城 重庆市数字捷充平台建成上线 助力打造便捷超充之城
下一篇:ETF融资榜 | 港股创新药ETF(159567)融资净买入4075.35万元,居股票型ETF基金前2-20250613